九顶山野生大熊猫“怼脸”打招呼:“人类你们好!我在山上都挺好!”
近日,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片区工作人员在整理第二季度新安装的红外相机数据时,收获了一份特别的惊喜——位于绵竹历史矿区漆树沟区域的“气洞梁子”,首次记录到九顶山野生大熊猫的活动影像。
画面中,一只体格健硕的大熊猫迈步走向红外相机,停下脚步好奇地嗅闻、摆弄镜头,随后凑近摄像头端详,仿佛要窥探相机背后的世界。它眼神灵动,透着几分顽皮,好像一个好奇的孩子正在探索新发现的玩具;而半遮半掩的姿态,又好像在透过镜头向人类宣告:“这里是我的家园!”憨萌模样,尽收眼底。
“绵竹片区已经连续6年在三江村区域监测到大熊猫活动轨迹。2024年,又在清平镇小木岭区域发现大熊猫的粪便。今年8月,红外相机数据首次证实大熊猫的足迹已延伸至漆树沟区域。”绵竹市自然资源局党组副书记、大熊猫国家公园绵竹管理总站副站长梅旭东表示,通过近年来的持续巡护监测,清晰表明绵竹片区的大熊猫活动范围正在稳步扩大。
本次在漆树沟区域首次捕捉到大熊猫影像,具有特殊意义。该区域属“一般控制区”,更接近人类活动范围。这一现象说明,绵竹片区的大熊猫种群正逐步向外扩散,也反映出一般控制区内的栖息地环境正持续改善,才能成功吸引大熊猫“入住”。
近年来,德阳片区始终将大熊猫九顶山小种群保护复壮及其栖息地修复作为核心工作,坚持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方式,持续修复栖息地15万亩;重点改造“九顶山—土地岭”生态交流廊道2240亩。牵头成立大熊猫小种群保护联盟。搭建大熊猫人工产子洞10个。创新推出“日常巡护、样线巡护、专项巡护、联合巡护”和“红外相机监测、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的“4+2”巡护监测模式,累计开展巡护监测3.6万人次,组织跨区域联合巡护11次,大熊猫栖息地得到有效管控,野生动物的遇见频率增多。
此次德阳九顶山大熊猫再次出镜,不仅是对德阳片区大熊猫小种群保护成效的直观印证,更传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记者 洪意 通讯员 梁雪 周韵)
编辑:wh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