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峥嵘岁月 赞祖国沧桑巨变
“再过两个多月,就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了。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这是一个激起无数回忆的时刻,作为一名离休干部,我亲身经历了新中国成立70年的光辉历程,在建国70周年来临之际,我要为她点赞!为她歌唱!”7月19日上午,记者刚刚表达完想采访的主题时,离休干部周复安忍不住站了起来,十分激动地说道。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同志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经历了近代以来100多年苦难斗争的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曙光,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亿万中国人民成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满怀豪情地开始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建国70年,我不仅是亲历者,更是建设者、见证者。”周复安愉快地回忆起了自己参加革命工作的经历。
周老出生于1934年,由于家庭贫困,只上过一年私塾。1949年8月参加革命,最初是在原至德县,后至德县与东流县合并成今天的东至县,一干就是23年。1972年调任贵池县革委会副主任,1979年到九华山管理处任书记、处长,1984年任安庆地区池州办事处党委书记、主任,1988年池州地区复建后担任地委秘书长,1990年担任池州师专党委书记,1992年起历任池州地区人大联络委、人大工委副主任,1998年离休后,担任池州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问,一干又是20多年,发挥余热。
70年来,特别是40年的改革开放,祖国激荡奋进,波澜壮阔,沧桑巨变,欣欣向荣,中国人民生活告别了“票证时代”、走过了“温饱阶段”,迎来了“全面小康”。特别令人振奋的是,我国从建国之初的一穷二白,到今天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的奇迹!全国人民无不为之欢欣鼓舞!谈起祖国70年沧桑巨变,周复安从书房里搬出了一堆资料,边打开边介绍。
建国初期,物资十分紧张,买粮食、布料、香烟、火柴买什么都要票,是票证时代。当时人们最大的愿望就是一日三餐能吃上大米、住上瓦房,老百姓的梦想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当年我担任团县委书记,记得当时农村青年结婚条件是要“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农民当时还编顺口溜说什么时候能耕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
70年过去,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许多认为不可能的都渐渐成为了现实。变化太大、太快、太多了,你看看,短短几十年“三转一响”已经成为古董,“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耕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早已成为现实,仅拿电话来说,由手摇到程控再到无线、移动,更新换代好快,电话跟着人跑,又快捷又方便。
再拿汽车来说,当时我们在农村工作,一听说村里来了小汽车,就认为不是华侨就是大官,你看看现在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汽车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有的家庭不止一部汽车甚至人手一部小车。这要搁在过去谁敢这样想啊!
现在,我已经离休了,年龄也大了,但我的心始终与我们的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几十年来每天坚持收看电视、翻阅报刊,关心我们国家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老虎苍蝇一起打”“打铁还需自身硬”“反腐永远在路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民族复兴、中国梦”“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还有“一带一路”“全世界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系列理念,都是高瞻远瞩、民心所向。
这几年,不管是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我们池州和祖国、时代一起同频共振,特别是近年来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日新月异,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作为一名老党员从心里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
周老与时俱进,坚持终身学习,订了6份报纸和杂志,每天坚持看报,也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特别涉及到有关池州经济社会发展方面重要的成就都抄下来,卡片和剪辑的报刊资料码起来有1米多高。目前正在撰写个人回忆录《温故》,一共4万多字,四易其稿,把自己参加革命、工作的点滴记录下来,目的告诉下一代,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珍惜生活,好好工作。
采访结束时,周老一再表达,祝福我们祖国生日快乐,祝愿我们池州明天更美好!
编辑:王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