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配合科学精准实施高效率的防控 - 头条 - 天府法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头条>正文

民众配合科学精准实施高效率的防控

来源:  作者:  2020-06-16 11:17:32

  北京疫情当前,似乎有兵临城下的感觉,我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暂时没有第一手材料,只是根据常识分析下,如有偏颇,请多指正。

  第一、北京疫情的难防和可控

  - 所谓「难防」:北京人流物流密集而且频繁,例如新发地这样的市场,本身就是极为难以预防疾病发生的,这是客观的天然条件,所以说这不属于易防的情况,应该是「难防」。这种情况,就应该依靠公共卫生系统的防控能力,一旦有疫情,及时发现,快速反应控制。

  - 所谓「挑战」:人流物流快速,一旦在人群中传播,传播半径大,可能快速波及到不同市区,不同省份,甚至其他国家,所以是极具挑战的。

  - 所谓可控(与不可控):我们国家的组织动员力、技术实力和经验,可以应对这样的挑战。这样的情况在其他国家可能属于不可控,这毕竟是在中国在北京,依然可控!一周后疫情应该明显衰减。

  第二、对北京防控有信心

  目前看,北京应对及时,保守地科学和精准,值得称赞!

  - 目前情况看,基本上在第一代传播发生后发现病例,快速采取措施,其中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调查发挥了重要作用!

  - 目前情况看,即便有小规模病例散发甚至小规模暴发(数十例),我判断只要谨慎应对,不会构成新的大的疫情,快速的话,一个月内可以控制住疫情。

  - 北京迅速停课是正确的。学生密集接触,学生感染隐形,一旦隐形暴发,回家播散给家长,甚至家长单位。这种情况是「可防」「不可控」或「难控」的情况(以往流感等呼吸疾病流行就是这样)。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北京这样做,但是这样做是有道理的。

  - 总体看,北京防控还没有大范围影响工作和生活,更寄托于系统反应能力(即便有新疫情可以再多次继发应对),是科学精准防控进步的表现!也是如履薄冰的推进。

  第三、有疫情不恐惧

  - 我个人对北京防控有信心,人民的生活和工作可以常态进行。

  - 民众更加配合,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少去人口密集的地方的,看来要有长期准备。

  第四、寻求突破,新发地有偶然和必然

  - 从华南海鲜市场到新发地,市场成为传染暴发基地,其中必有蹊跷,或许能挖掘到更多信息,甚至意想不到的传染源、污染源,甚至中间宿主。

  - 传染病的发生都有源头,或是人传入,或是污染物品传入,或是中间宿主传入,需要对蛛丝马迹重视,这也是重要线索。

  - 新发地菜市场的疫情有难防难控的客观条件,但是如果严格戴口罩、勤洗手,尽可能减少密切接触,疾病发生的规模是可以显著降低的。

  第五、减少对社会和经济的冲击,更需要民众配合

  - 科学和精准防控的前提是获得民众配合,在薄弱的环节和高危的人群展开调查、筛查、追踪和密切观察等。如果不能获得民众支持配合,就不得不扩大范围甚至更严格的措施,避免疫情的发展。民众的配合可以使防控更精准,代价最小效果最好。步调一致听从指挥很重要,成本效益最理想。

  第六、疫情当前,排除阴谋论

  国内外,一旦有新的疫情,阴谋论的传播便随之泛滥,甚至干扰正常防控疫情,引发不必要的争议。疫情这个大敌当前,阴谋论会干扰防控的努力。或者说,目前不是讨论阴谋论的时候,事实说话,摸索规律和线索,集中精力防控。

  第七、疫情面前不是人人平等

  从国内外的数据看,并不是疫情面前人人平等的。

  - 对老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杀伤力巨大,所以要尽量保护老人和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减少和这些人群不必要的接触,保护他们。

  - 城市中社会基层民众容易得病和疾病严重,他们密切和频繁接触其他人,健康意识不足,为了一家生计不愿占用时间去看病,得病只要症状不重,不愿去看病,疾病后期治疗效果差。

  - 国家对新冠病人的治疗普遍免费,体现了国家制度的优越性,这是很多国家无法做到的。在此医疗保障的基础上,全社会需要更多关注社会底层民众。

  - 正是因为新冠疾病对老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威胁更大,所以需要在平时更加重视慢性疾病的防治。调节饮食、运动、睡眠和心理健康,提高个人和家庭的免疫力,更好地应对传染病和慢性疾病的双重挑战。

  疫情当前,整体谨慎布局防控,民众加强自我预防和警惕,就不必惊慌,在常态的生活和工作中,防控好疫情

  ——宁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或其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编辑:wh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