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青阳县挖掘山区丘陵及缓坡低效园地资源潜力
安徽省青阳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皖南山区北部,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多年来,青阳县新增耕地主要以县域北部圩区坑塘、滩涂改造为主。但持续的开发致使此类资源面临枯竭,加之近年来集中连片的水域湿地耕地后备资源划入生态红线,已不再适宜开发复垦实施项目,补充耕地工作进入“瓶颈”期。
前不久,记者从安徽省自然资源厅获悉,青阳县充分挖掘山区丘陵废弃山冲、缓坡低效林园地的资源潜力破解“瓶颈”,今年以来已实施3批补充耕地项目,涉及近百个地块,完成了2000余亩补充耕地项目,大大缓解占补平衡指标压力,基本实现自给自足,略有库存。
冬雨淅沥,寒风轻掠。记者一行踏着新修的机耕路,翻过山坡,来到安徽省青阳县蓉城镇杨冲村补充耕地项目区。只见60多亩复垦的梯田和4口水塘镶嵌在狭长的山冲里,伴着两边点缀着片片红叶的青山,由南向北顺势显弧形而下,南部已竣工耕种的项目区油菜长势喜人,北部刚完工的复垦点里正灌水检漏,这荒山冲造出了农田。
青阳县土地整理中心主任陈娟介绍,这个项目点过去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大型机械无法通行,加之水源问题,致使杂草丛生、灌木遍布,极为荒凉,杨冲村村委主任李小云说:“田地长年被抛荒,令人心疼。要不是陈娟主任带人三番五次来这里踏勘,与村干部和群众代表一起研究复垦方案,这60多亩良田就打了水漂。”
“这里的水源能完全满足水田灌溉需要吗”记者问道。李小云说:“完全可以。过去由于山塘少,而且年久失修造成淤塞,山水白白地浪费了,现在新修建的4口水塘自然积水完全能满足灌溉需要。”
陈娟介绍,为实施项目,杨冲村克服诸多困难,另辟捷径,开辟了两条通往项目地块的生产路,便于机械复垦和后期耕种机械下田。通过清理山塘,整理排灌沟渠,平整生产路,将荒山冲整理成优质梯形水田,目前该地块已有种植大户有意承包,每年村民可增收近3万元。
青阳县国土资源局局长王华介绍,今年年初,青阳局向县政府提出了以“开源节流,落实共同责任机制”为总体思路的《新增耕地方案》。该方案很快得到县领导的肯定与支持,县政府建立共同责任机制,将补充耕地工作纳入乡镇政府绩效考核,同时加大补充耕地开发复垦投入力度,安排专项资金,提高对乡镇村实施补充耕地项目资金补助,充分发挥乡镇政府的主导作用,提高村集体实施项目的积极性,改变自然资源部门唱“独角戏”的被动局面。
根据该方案,青阳局开展全域后备资源摸底调查,建立新增耕地后备资源库。利用先进的影像判图技术结合现场勘查,避开森林覆盖和生态保护红线,找出各类适宜开垦的耕地后备资源,修改完善土地整治规划,开展残次林地和园地作为新增耕地来源复核认定,最大限度开源建立新增耕地后备资源库。
经过一年来的努力,青阳县已建立选址适宜并符合环保、农业、林业、水务等部门政策要求,具备实施潜力的补充耕地后备资源库,相关规划完善和备案工作已全部完成。同时,基本建立了青阳县土地整治项目“一张图”规范管理。
编辑:王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