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泉镇:“三抓三提升”助推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今年以来,珙泉镇以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办合作组织激活乡村振兴为抓手,助推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抓党风廉政建设,提升群众信任度。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抓在经常,融入日常,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以勇于自我革命推动党风廉政建设高质量发展。一是念好反腐倡廉“紧箍咒”。为提醒和督促党员干部进一步提升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廉洁意识和为民服务意识,通过张贴纪检监察“码上举报”、发放“廉情连心卡”、召开“廉政坝坝会”、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多种形式织密监督网,让广大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强化自我约束、自我提升。二是树好正风肃纪“风向标”。成立以镇纪委牵头的2个督查组,通过“下沉式”监督、“清单式”整改的方式,深入村(社区)、企业、学校等行业领域对乡村振兴、森林防火、地质灾害、生态环保、耕地保护、道路交通等重点工作进行专项检查。截至目前,已开展专项监督检查20余次,督促整改问题30余个。三是打好监督执纪“组合拳”。积极发挥村级纪检委员“前哨”“探头”作用,打造“敢于监督、善于监督”的干部队伍,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截至目前,已开展“四必谈”履职约谈30余次,任前谈话10余次,提醒谈话20余次,立案5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5人。
抓城乡环境整治,提升群众满意度。持续巩固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效,聚焦重点难点,以“质”的积累蝶变改善人居环境。一是责任体系进一步细化。采取“机关干部”+“村(社区)干部”+“志愿者”+“保洁员”四位一体包保责任制,划分区域、明确责任,以“爱护环境卫生,创建清洁家园”为主题,定期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对小区内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及楼道内小广告开展清理。截至目前,已清运杂物垃圾40余车,清理小广告370余条。二是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群众增强环境保洁意识,充实保洁队伍,合理设置垃圾桶,配备垃圾转运车、洒水车、扫地车13辆,实现城乡一体化垃圾清运处理和保洁体系全覆盖。2023年4月,荣获全市第一季度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十佳”乡镇。三是治理体系进一步畅通。建立健全考核评比和奖惩机制,在17个村(社区)广泛开展人居环境红黑榜评选机制,并纳入村规民约进行管理,定期组织党员、乡贤开展评比,通过提升群众荣辱感激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意识。截至目前,已公布“红黑榜”110余期。其中,红榜700余人次,黑榜480余人次。
抓供销组织改革,提升群众参与度。探索推行“村社一体”机制,聚焦“三个一体化”,引导村党组织领办供销合作社,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一是组织一体化,构建“头雁方阵”。通过法定程序,将村党组织书记担任合作社理事长写入合作社章程,确保合作社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规范运行,方向不偏、性质不变,实现产业发展与致富增收“双赢”局面。截至目前,14个行政村已完成合作社注册登记。其中,村集体入股占比达到65%。二是决策一体化,打造“一体双翼”。构建“两套班子,一套人马”组织架构,确保村党组织决策权和话语权,28名村“两委”班子成员兼任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实现村班子和合作社交叉任职,全程公开议事事项和执行程序,完善决策责任追究制,保证合作社重大决策始终符合群众利益和愿望。三是落实一体化,激活“内生动力”。以村社共建为抓手,探索“党组织引领+合作社带动+公司化运营+农户参与”发展模式,吸纳村集体经济组织、专合社、家庭农场、产业大户等群体抱团发展柠檬、羊肚菌、桑枝食用菌、中药材等产业3000余亩,形成集配送、服务、指导、收购、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
编辑:kxg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