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全方位护航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我是泸州人,但希望留在宜宾发展。之前学校老师给予了我们很多就业指导,也提供了许多机会。”临近毕业季,宜宾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应届毕业生扈金凤在四川省2023届高校毕业生宜宾专场招聘会上,向教育领域、生物科技公司以及国企岗位投出多份简历。
今年,全省上下通过加力挖掘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服务等举措,奋力书写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四川答卷。截至目前,全省2023届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拥有12所大学的宜宾,今年在宜高校毕业生达2.13万人,从春三月到毕业季,一场场与时间赛跑的促就业“攻坚战”紧锣密鼓地开展着。
去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宜宾学院视察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为促进即将走出象牙塔的莘莘学子高质量就业创业,高校、政府、企业携起手来,推出一系列有力度、有温度、见成效的举措,从政策扶持、岗位挖掘、职业指导、鼓励创业、兜底帮扶等方面发力,让毕业生们“端稳饭碗,幸福满满”。
“一人一档”
做实做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五粮液523车间化验室原酒理化分析员马熙梦看起来是个温温柔柔的“萌新”,但进行样品的制备、仪器的操作时却游刃有余,是不折不扣的“熟手”。
马熙梦是宜宾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2022届毕业生,也曾经历考研失利陷入迷茫。“幸运的是,学院老师对我一对一进行就业指导,分享招聘信息,帮助我客观看待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马熙梦说。
“当看到五粮液集团公司有符合我专业和意愿的‘原酒理化分析’岗位,我就第一时间投了简历。”经过3个多月的考核和等待,马熙梦最终以综合成绩排名第一通过招聘,顺利入职,成为五粮液集团公司的一名原酒理化分析员,“现在的工作需要掌握的很多操作和理论,在以前的学习中都有所涉及。”
马熙梦的求职故事,正是宜宾学院从学生个人情况出发,引导就业观念、帮助选择方向;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设置专业院系、调整课程课题的一个缩影。
宜宾学院党委书记蔡乐才表示,习近平总书记作出“要进一步挖掘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学校、企业和有关部门要抓好学生就业签约落实工作”“要保持平实之心,客观看待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等重要指示,为宜宾学院持续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人才培养等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宜宾学院把就业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化顶层设计、优化服务指导、精准困难帮扶,做实做细毕业生就业工作。
“截至目前,宜宾学院已累计向2023届毕业生提供岗位3.7万余个,岗位总量较去年同期提高10%。”宜宾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夏高发告诉记者,学院充分挖掘岗位潜力,已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240场次。同时,将就业指导服务贯穿大学课程,开展“就业活动月”“就业促进周”等系列活动,引导毕业生树立健康、积极、理性的就业心态。
“宜宾学院还成立服务竹、茶、质检、电子信息等产业发展的质量与标准化学院、川茶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等特色产业学院,培养面向一线就业的创新型应用人才。”宜宾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杜正聪表示,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了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2022年底,学院获批四川省首批试点省级创新创业学院和第二批四川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据介绍,宜宾学院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等711名就业困难毕业生精准帮扶,实施“一人一档”“一生一策”,帮助简历“诊改”、面试辅导,有针对性地推荐就业岗位。对于离校未就业的宜宾籍高校毕业生,至少提供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和就业见习机会,全力提供就业机会。
“学生毕业去向落实率比去年同期稳步提升,大部分重点群体毕业生已顺利就业。”蔡乐才表示。
全力护航
构建全链条精细化就业服务体系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选择什么岗位,牢记嘱托,保持平实之心,从基础做起,从小处积累,厚积薄发,终会脱颖而出。”“先就业、再立业,先生存、再发展,在实践中探索职业方向、明确人生目标。”5月12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高格局就业宣介会令宜宾多所高校应届毕业生们印象深刻——包括党政领导、国企“掌门”、营收超百亿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在内的“豪华”就业指导讲师团走到他们面前,引导学子们转变就业观念,从“地域择业”转向“行业择业”“产业择业”,保持平实之心,把握招聘机遇,积极主动就业。
“高校毕业生大多存在对未来职业的迷茫,向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挖掘自身的亮点和优势,增强其就业信心。”对此,四川轻化工大学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中心主任汪芳表示。
这场宣介会背后,是宜宾市相关部门围绕就业观念引导、就业能力帮扶、就业机会推荐,构建全链条精细化就业服务体系、全方位护航在宜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据宜宾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宜宾保障出台了《实施十大工程促进高校和中职学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政策措施》等,从在校成长、就业服务、安居乐业等10个方面给予21条政策保障政策支持。
宜宾深挖岗位资源,创新实施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三个一批”招录(聘)行动,持续稳定和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规模。今年以来,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近279场,服务高校毕业生6.5万人次;机关事业单位招录(招聘)超27%的岗位专门面向高校应届毕业生,已发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1860个。
今年以来,在职业指导促就业方面,以宜宾为代表的四川多地也是“新招”频出,好方法、好点子不断。
宜宾在四川率先开展县(区)长、董事长、局长“三长进高校”和大学生就业创业专场故事会等活动5场次,服务大学生近6000人次。四川在全国率先开展“求职能力师资实训营”和“就业指导公开课”,主动深入在宜高校开展系列培训7期,培训职业指导师和大学生共790人次。四川还率先开设“乐业宜宾”大学生职业教育规划系列课程,组织“悦动青春·走近宜宾”实践活动80余场次,覆盖大学生1.6万人次。
宜宾持续推进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用创业“带就业”。目前,宜宾共有5家省级创业孵化基地,4家市级创业孵化基地,累计孵化创业实体962个,扶持创业3475人,带动就业2.35万人。
双向奔赴
产业发展促进高质量就业
“我现在主要做手机整机的升级和驱动开发。”5月30日,在位于三江新区的酷赛集团宜宾研发中心,邓智元与研发中心的同事一起正在进行最新的手机整机升级。
作为宜宾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23届毕业生,邓智元去年就进入该研发中心进行实习,不出意外,拿到毕业证后,他就将正式与酷赛集团签订就业合同。而在这个研发团队中,在宜高校毕业生就占了95%。
“看好宜宾这座城市,不仅是因为宜宾是我的家乡,更是因为这座城市给了我们创业的机会、成长的环境、可期的未来和创新创业过程中温暖的宽容。”此前,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红旭曾如此感慨。
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由清华大学的5名博士后创立,是一家从事电动汽车多档位电驱动系统和光—储—充智能微电网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去年6月以来,该公司提供大学生岗位数量共32个,近期人才需求为10人,主要以创新型研发类人才为主。
有了城市高质量发展,才有青年高质量就业,两者互相激荡、互相促进。今年以来,宜宾全力打造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全球一流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国家级光伏产业集群、全国同类城市领先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的四大产业集群。四大产业集群的高速发展,一方面为宜宾经济注入了强劲动能,另一方面,也为宜宾提供了优质的就业岗位。
作为全国首批、西南唯一的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宜宾坚持以产教融合理念推进大学城建设,实现校企共建现代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各类人才及科研平台200余个。
“我们目前正在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人才供需匹配的精度。”宜宾市委人才和大学城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宜宾正紧扣数字经济新蓝海和绿色新能源等“一蓝一绿”产业的发展需求,持续对接在宜高校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增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积极申报光伏材料制备技术、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等专业;坚持以产教融合理念推进校企人才联合培养,开设“订单班”“冠名班”24班次,认定首批市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26个,建成首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4所、数量居全省地级市首位。
接下来,宜宾还将持续优化就业创业环境,持续实施万名本科及以上人才招引计划,继续推进“三个一批 两个兜底”专项行动,高频次开展线上线下专场招聘活动,搭建好供需平台,加大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力度,最大限度引导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编辑:kxg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