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首个党支部:青阳北乡的红色标记
青阳县酉华镇全境四面环山,中间为“冲畈”,俗称青阳北乡。酉华镇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泾(县)、青(阳)、南(陵)游击根据地,池州地区首个中共党支部——北乡支部即成立于酉华镇的天峰山。
“北乡支部成立于1928年初秋,由最早在池州开展党的活动的曹风山同志任支部书记。”池州市党史办相关研究人员告诉记者,1927年4月,曹风山从湖北黄冈县来到青阳县北乡的木镇一带。
木镇当时是一个小的水运码头,与长江相通。曹风山利用亲戚关系来到木镇,帮助朋友和亲戚做事,以这个身份为开展革命活动作掩护。曹风山与宣城县的中共组织取得联系后,积极开展活动,发展党员,在天峰山、毛田湖、长山门、毛田湖下湖建立了4个党小组;在此4个党小组基础上,成立了北乡支部。
北乡支部成立后确定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党员,发动群众打土豪劣绅,组织农民抗租抗息,组织工人罢工等。池州市文史专家李运动介绍,北乡支部刚成立便遭遇国民党县党部和县政府的“清党”,许多任务还来不及付诸实施,就不得不转入地下活动。
革命的火种一经点燃,便越烧越旺。北乡支部活动转入地下后,一直悄然壮大力量,蓄势待发。1934年,木镇油坊工人和毛田湖村民发动罢工、抗租斗争,北乡支部党员曹风山、陈清泉等积极参与、组织领导这两次斗争,取得了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工农群众的士气。李运动认为,此次罢工,拉开了青阳县地方党组织领导工人进行斗争的序幕,为青阳工人运动发展开辟了道路。
“北乡支部对后来青阳乃至池州革命活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运动说。据党史记载,1938年,在皖南特委支持下,青阳工委在杨田梅溪陈村成立;次年9月,经皖南特委批准,改为青阳县委。青阳县委成立后,坚持抗日救亡与组织发展并重,在北乡地区建立了区委。期间,在青阳县委领导下,北乡区委蓬勃发展,组织活动十分活跃。在最盛时期,青阳全县发展党员723人,建有党支部253个,几乎覆盖全境。
如今,北乡支部仍是青阳县酉华镇的一个鲜明红色标记。当地许多党组织、党员经常通过各种方式开展纪念活动,重温革命历程,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酉华镇一名党员干部告诉记者,当地党员对北乡支部的事迹大都耳熟能详,从中汲取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革命精神历久弥新,引领着我们在全面小康路上奋勇向前”,近年来,酉华镇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成为知名的矿产富乡、林业大乡、蚕桑强乡、农业特色乡。
编辑:王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