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金融活水 为民企“解渴”
近年来,池州市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为引领,金融扶持为抓手,转型求实、变革图强,不断拓展融资渠道、创新产品服务体系,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为目标,以防控金融风险优化金融环境为着力点,为池州市民营企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助力民企腾飞。
综合施策,社会融资规模不断扩大
“融资难”“融资贵”是横亘在当下民营企业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难题。为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池州市综合施策,社会融资规模不断扩大。上市(挂牌)工作有新突破。今年以来,多次深入园区企业,组织调研摸排,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开辟企业改制、上市(挂牌)“绿色通道”,由50家增至100余家。截至目前,全市已有上市企业2家、上市辅导备案企业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7家、四板企业挂牌35家、上市(挂牌)后备企业100余家。
积极利用债转股、企业债券、中票等方式,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全市共实现直接融资19.89亿元,完成省定50亿元目标的39.8%、市定42亿元目标的47.4%。推动基金规范运行,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池州市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大健康及旅游文化等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池州市5只基金,总规模达80亿元,累计投放金额3.38亿元,孵化企业超过20家。积极推动省高新投与池州市政府合作发起设立“三重一创”产业发展基金和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业发展基金子基金。
多次召开信贷投放专题会议,就信贷投放进度滞后约谈了多家银行主要负责人。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实现对接重大信贷项目35个,合同金额达101.13亿。要求各银行严格落实“不压贷、不抽贷”的工作要求,出台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绩效考核办法,把信贷投放及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纳入重要考核指标权重。
创新产品,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提高
持续深耕劝耕贷业务。截至目前,“劝耕贷”业务实现全市涉农乡镇全覆盖,建档立卡3521户,共有2479户农业经营主体获得“融资身份证”,820户申请获批,贷款总额达2.97亿元。兑现2017年全市“劝耕贷”业务补助资金194.38万元。扩大“税融通”贷款规模。对2017年纳税信用B级及以上的中小微企业名单进行公示,引导金融资源流向业绩好、效益高、讲诚信的中小微企业,“税融通”业务开展以来共为212家企业提供贷款5.87亿元。发挥续贷过桥资金效应。截至9月末,全市共有241户小微企业办理续贷过桥业务,当年累计金额8.4亿元。推进“4321”新型政银担业务。截至9月底,全市融资担保机构在保余额38.75亿元,比年初减少5.22亿元。
聚焦重点,金融补短板作用不断增强
引入险资直投拓宽支农支小渠道。引入人保财险资金,会同市农委、市扶贫办联合制定《“政融保”支农支小融资业务工作实施方案》,专门支持池州市范围内农业经营主体,目前5户共获贷1030万元,拓宽了农业生产经营性领域的融资渠道。助力精准扶贫。至今年9月末,全市扶贫小额信贷余额6.4亿元,当年累计发放贷款2.4亿元,当年累计贷款户数7003户,全市建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4967万元,占贷款余额比例7.8%。
有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企业自然加速腾飞。截至9月末,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026亿元,同比增长8.2%,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293.8亿元,同比增长4.33%,贷款户数17948户,同比增加1705户。
安徽泓瑞医用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钱小龙:当前,要以日前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为契机,把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放在重要和首要位置,把金融服务的标准更多细化,综合考虑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金融等多个方面,系统性梳理金融服务在民营企业的具体问题,扑下身子了解企业发展困境,为企业发展寻找切实可行的融资方案,让企业融资多政策多渠道支撑,少走弯路。只有这样才能使民营企业更好的健康成长。
安徽怪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晓华: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让我们提振了信心,民营企业发展一路艰辛,“融资难、融资贵”让民营企业望而却步,错失发展良机,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市金融办主任孙康达: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聚焦支持民企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在密集的高层讲话、连续的支持政策、频繁的相关解读出炉后,金融支持民企已经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落实中央政策,加大金融扶持民企的力度,从根本上改变民企特别是中小企业长期的融资困境,提振市场信心。
编辑:王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