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虒镇:筑牢“三链” 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绵虒镇扎实推进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设,着力拉升粮食生产产业链、提质特色农业产业链、壮大种养循环产业链,做强“三链”促进山脉经济发展,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乡村振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绿色蔬菜基地
拉升粮食生产产业链
近几年,绵虒镇通过农业技术现场培训、田间管理技术、法律法规政策宣传等一系列保障粮食生产措施,粮食产量稳步提升,2022年全镇粮食套种面积9853亩,年产量2210吨,其中大豆种植面积为1000亩,产量达100吨。
在做好“粮食安全”的同时,绵虒镇鼓励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延长产业链,提升粮食产业附加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泡豆、磨浆、煮浆……位于绵虒镇的羌寨豆制品加工专业合作社生产作坊内豆香阵阵,一批批“绵虒豆腐”即将运往各餐馆、单位食堂。这家豆腐加工坊每年生产豆腐等豆制品7.3万斤,产值40余万元,几乎全部大豆原料都来自周边农户。绵虒镇通过“农户+合作社+市场主题”的经营模式,逐年扩大大豆种植基地,形成生态种植、农产品加工、品牌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目前,绵虒镇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已发展到105个,其中粮食经营主体占比15%。
游客采摘甜樱桃
提质特色农业产业链
绵虒镇的豆腐、三官庙的甜樱桃、涂禹山的青红脆李、羌锋的核桃、草坡的绿色无公害蔬菜,在汶川县乃至成都周边县市都享有名气,绵虒镇逐渐成为知名农产品及农副产品产地。
近年来,绵虒镇坚持把特色农业产业作为乡村振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发展集体经济、订单农业,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批特色农业产业正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
在推进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大力发展“山脉经济”过程中,绵虒镇共建成高效栽培示范基地1个,连片建设千亩脆李子种植示范基地4个,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产品2个,复垦100亩土地发展订单农业,扶持5家专合社开展有机认证。在发展自身产业同时,绵虒镇还分别向受地震灾害和新冠疫情影响的马尔康市、阿坝县、泸定县、石棉县捐赠蔬菜5批次,约合21万余元。
壮大种养循环产业链
作为农业产业大镇,绵虒镇因地制宜,共建有生猪养殖场32个,年出栏4.7万头,种植甜樱桃、青红脆李等经济林木1.11万亩,产量达1.4万吨,2022年共实现农业收入2.8亿元。随着生猪养殖规模逐渐扩大,绵虒镇积极探索粪污资源利用新路径,利用相关技术,将养殖粪污进行资源化利用,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5%以上,基本实现粪污就近还田。通过不断壮大种养循环产业链,实现种植业、养殖业协同发展,绵虒镇以山脉经济为主导的绿色生态种养循环已然成为带动乡村振兴发展的大产业。
编辑:kxg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