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美玲:公益让人生“下半场”更有意义 - 综合 - 天府法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正文

郭美玲:公益让人生“下半场”更有意义

来源:  作者:  2019-09-16 11:03:53
  2018年04月《公益时报》采访现任北京世纪长河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美玲女士。?据了解:郭美玲,女,山东省青州市人,医疗健康领域社会企业家,25年来致力于搭建医疗健康行业社会责任企业平台。现任北京世纪长河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美年大健康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理事,北京授渔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EMBA,现就读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GFD。系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郭美玲,高中期间开始创业,2002年于北京创建世纪长河集团,专注医疗健康产业投资运营25年,集团拥有医疗服务、家用器械、大健康三大业务板块。其中创始并参与投资运营的美年大健康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2044),已成为中国体检行业的领导品牌。

  郭美玲多年来一直坚持动静结合、身心合一的修习。在坚持瑜伽和打坐静心的同时,还参与了多项户外极限运动——西藏登山、尼泊尔徒步、作为A队队员参加“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等。此外,郭美玲还是越野拉力赛摩托车与赛车两栖赛车手,曾在2011年、2012年连续参加中国环塔拉力赛,获得2012中国环塔越野拉力赛摩托车ATV组总亚军、女子组冠军;2016年,郭美玲作为首位中国女赛车手,参加了第37届达喀尔拉力赛,填补了中国在这项赛事中的空缺。

  郭美玲说这些年对她影响最大的始终是稻盛和夫和他的经营哲学。她一字一句地向《公益时报》记者述说稻盛和夫那句让她铭刻于心的话:“人生的意义在于当我们离开时比来到这个世界时灵魂更高尚一些。”

  “人生尽头,若能有如此收获,当是幸福无憾了。”郭美玲眼中闪烁着某种热烈的光芒,微笑着说。

  社会企业家:因觉醒而担当

  《公益时报》:你比较推崇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以及日本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这些修习和积淀对你做企业带来哪些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郭美玲:这是一种精神食粮,无论对个体还是团队或企业发展都应成为根植于心的灵魂和核心。有一些企业家在取得一定成绩、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以后,他们可能会选择移民,或者游山玩水,怡然自得地享受生活。这种选择固然也没有错,但从人类发展所需的大爱和奉献而言,这些企业家内心可能没有更高层面的精神追求,或者说不具备更广阔格局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而传统文化和经典经营哲学的修习、积累就像是一种精神润滑油,它让你更加的有信心,更加的有力量,可以投入更多的热情去做更多的事。这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最精髓之处,也是现今普罗大众最缺失的东西。

  《公益时报》:作为企业家的一分子,你对于当代中国企业家群体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和投身公益慈善领域怎么看?

  郭美玲:我觉得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住着一尊佛。只要每个人能够将自己内心的杂念和干扰祛除,他们其实都很愿意身体力行地做公益做慈善。我觉得每个人一路走来,最终也是最好的人生诉求就是让灵魂成长,这是我们要追求的。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这样的诉求,只是在人生旅途中,他们有意无意地被杂念和欲望蒙蔽了双眼,而重新打开双眼和开启心灵之门,是需要一个学习和领悟的过程的。走过的路越多,经过的事越多,大家会愈加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物质的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名利都是身外物。只有放下这些东西,我们才有可能寻得幸福,精神世界才能更充实丰盈。”

  《公益时报》:知易行难。有些东西悟得到,未必行得到啊。

  郭美玲:是的,这很难。这在我看来就是人如何对峙自己的习性。如果你已经意识到自己身上某些不好的习性,你又有着非常强烈改变的愿望,你就要有时时自省觉察之心。你的“念”升起的刹那,你的“觉”也要迅即跟上,及时拉回你不好的“念”,你才能够进步和提升。从个体角度而言,形成觉察且经常自省反思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周边有这样一个“场”,形成这样一个大的队伍,你就可以不由自主的融入其中,被带动被升华。

  《公益时报》:你认为一个普通的企业经营者与一个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企业家之间本质的区别何在?

  郭美玲:本质的区别就在于,你心中是否升起了大爱和担当以及责任。每一个经营者的经营之路起步不同,个人觉醒的早晚也不同。觉醒早的经营者,心中大爱就升起的早,他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他就是个社会企业家;当一个经营者始终困顿纠结与个人利益,心中的大爱无法释放出来,他就是一个普通的经营者,一个世俗意义上的老板,或者叫“财富的拥有者”。其实这二者之间并无严格的界限,只要他能释放大爱,转念为利他而奋斗,他就不再为简单的利益所羁绊,而是心系大众和国家,就是了不起的自我升华。若不然,就只能永远被私欲和私利所牵绊钳制——做金钱的奴隶,其实是非常辛苦和可怜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非常渺小,与一粒沙子、一棵树没有什么分别。当你明白这些道理之后,你的私欲、杂念和牵绊就越来越少,生活工作就会轻松愉悦很多。做企业也是一样,当你不再把利润当作衡量企业成败的唯一指标,不在“亏”和“赚”里面打转,而是把奉献和利他作为企业价值引导的时候,你的成就感和获得感会倍增,幸福感会更浓烈。所以说我们为什么常说“要用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这是不容易的。

  《公益时报》:作为中国当代企业家的一员,你对企业家伙伴们有何建言?

  郭美玲: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这些企业经营者赶上了国家的好政策和好时代,才得以取得今天的成果和收获。如果说以前我们的企业家整天就琢磨着怎么赚钱,现在开始觉悟投身公益慈善的价值和意义,那就需要调整思路和视角,认真地想想该怎么花钱,怎么能花得到位、花得有价值。

  很大程度上企业家们也是杠杆,一旦他们找到合适的支点,齐心协力将其撬动,就能把公益与大爱的洪流引入到我们的周边,引入到社会各个角落,用爱打开人心,从而开启人性真善美的原力。当下的中国需要这种爱的原力更多的涌入,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愿我们的企业家伙伴们开启从物质向精神穿越之门,升华灵魂,让自己人生的“下半场”更加充实有意义。

  郭美玲在创业历程中确立了“一切为大众健康服务”的人生使命,并立志“做好伯乐,成就人才,推动健康事业,助力大众健康”。郭美玲始终秉持大爱利他的经营初心,把为员工获得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幸福和做有社会责任感的好企业作为企业经营的首要目的。她把诚信勤俭、公平正念、敬业进取、和谐共赢作为经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郭美玲是推动企业公益慈善活动的践行者,建设企业公益慈善文化的倡导者,履行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引领者。郭美玲追寻的人生之道是让灵魂走的时候比来的时候更美好,她始终认为人生不是一场盛宴,而是一场修行。

  “益行者”:打造爱的能量场

  《公益时报》:2017年,你加入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首期“益行者”队伍。对你来说,这样的一个人生阶段花时间和精力去深度学习公益慈善,意义何在?

  郭美玲:我一直在思考,作为一个企业经营者,要让我们的企业与社会形成一个可持续的良性循环,在财富持续流动、涌入的同时,如何将其更好的回报和反哺社会。过去这方面我觉得自己很不得法,因为主要精力都放在企业经营,如何将财富回馈社会,这是一门学问。

  我已经做了四年多“授渔计划公益促进中心”的理事长,现在我们的授渔基金会也已经获批。当我们投入公益行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相应的,对于我们从事本行业的专业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我不能做一个不称职的理事长。同时,我也是企业的管理者,如何带好团队,做一个好的引路人和倡导者,同样责任重大,所以对我来说学习公益慈善的专业知识是当下必须马上去做的一件要紧事。

  在此过程中,如何用更有意义、更有收益、甚至不露痕迹的方法去做公益慈善就是亟待我们深思的问题。比如说现在开始提倡做“社会企业家”,当我学完相关课程之后,很快就投资了一个大学生创业的项目,要知道以前我们对这样的项目关注度并不高,介入的也很少。但现在我就开始寻找一些社会痛点的项目,尝试把宝贵的资源和资金投给这些项目。这实质上是一种杠杆作用,我们寻找到合适的支点,然后努力的撬动它,那么这个社会就会不断进步,就会越来越美好。

  在北大光华“益行者”的大家庭里,我发现并找到了一群心灵美好且志同道合的伙伴,其中还有一些专业、资深的公益大咖,比如徐永光老师,他在公益界深耕了几十年,很了不起。在这个团队里,我们都像满怀赤子之心的孩童,如饥似渴地学习和修行。我们彼此之间的交流坦诚直率,毫无保留,互相扶持和帮助。益行者团队的能量场让我特别喜欢,他们所体现出的那种融合、开朗和无私深深地打动着我、感动着我。我就在想,如果我们周边能够出现越来越多这样的伙伴,那这个社会自然也就更加的和谐美好。“益行者”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引领和示范。

编辑:王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