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遂宁答卷⑨|夯实民生之基 服务民生之需 - 消费 - 天府法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消费>正文

非凡十年·遂宁答卷⑨|夯实民生之基 服务民生之需

来源:  作者:  2022-10-13 07:40:12

夯实民生之基 服务民生之需

  ——党的十八大以来遂宁教育和卫生工作综述

  民生,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教育是民生之基,医疗是民生之需。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补齐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十年来,遂宁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2021年,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873所,教职员工3.71万人,在校学生42.28万人; 

  2021年,全市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8.53%,市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新增学位5800个; 

  2021年,遂宁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907所,卫生技术人员2.05万人; 

  2021年,遂宁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超过99%。每千人拥有医生数2.99人、护士数3.18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7.53张。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推进“健康遂宁”建设为抓手,在补齐区域短板的同时,多举措均衡资源配置,打造遂宁教育和医疗新高地。 

  十年来,我市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坚持财力向教育倾斜,教育投入年均增长10.55%;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生参加国家、省级艺术、科技大赛、获奖人数位居全省前列;集团化办学成果显现,全市组建47个教育集团(联盟)、33个教育联盟和125个城乡学校教学共同体;遂潼川渝毗邻地区教育一体化发展被全省纳入“成渝协同”重大教育改革试验项目;遂潼合作的“教师教育创新试验区”被全省纳入省级教育共建项目。 

  如今,我市的基础教育从“有学上”步入“上好学”的新阶段,不断向着更加公平、更加优质的目标迈进。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青少年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与教育改革齐头并进的是医疗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新建改扩建一大批医疗机构,加强医联体建设,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全市卫生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 

W020201117418522482612.JPG

空中医院”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全媒体记者 钟敏/摄

  十年来,我市深入推进医疗改革工作,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推进校市合作,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我市先后印发《遂宁市区域医学医疗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全力建设区域医学医疗中心,积极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同时有序推动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升级改造,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市中心医院健康服务产业基地、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市一医院高新院区、市疾控中心迁建等重点项目的推进,为老百姓创造更加良好的就医条件,全力推动全市卫生健康服务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回眸十年,我市大力谱写增进民生福祉的奋进之歌,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教育卫生事业持续发展,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医改取得显著成效,更多普通百姓看得起病、看得好病,过上有希望、有品质、有健康的幸福生活。 

  展望未来,我市将紧抓“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立足全局、着眼长远,推动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为遂宁筑“三城”兴“三都”、加速升腾“成渝之星”贡献力量。 

Page_b.jpg

2022年10月12日《遂宁日报》5版

 

  【十年答卷】

  十年来,遂宁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学有所教 病有所医 托起百姓幸福梦

  教育水平逐步提升,引领着莘莘学子在学海中奋进;卫生健康事业长足发展,承载着老百姓对病有所医的向往……党的十八大以来,遂宁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教育、卫生健康等领域频出实招、狠抓落实,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精心谋划实施民生工程,用心用情用力夯实民生基石。

  教育发展:

  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教育是民生之基,寄托着亿万家庭对子女未来的热切期盼。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把统筹推进教育优先发展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把手工程”,建立统筹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机制,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全面实现,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微信图片_20221012063504.png

遂宁中学高新学校于今年秋季正式投入使用。

  教育惠民

  “投入力度”化为“教育福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以最大决心保证教育投入、最大力度改善办学条件、最大幅度提升教育质量、最大程度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这十年,是遂宁教育事业发展的“非凡十年”。所有县(市、区)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发展,全部消除超大班额和基本消除大班额,2.2万名随迁子女就学得到保障……一组组数据,是遂宁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最好体现。 

  十年来,我市积极推进义务教育民生工程,持续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全市累计发放各类资助资金16亿余元,惠及学生824.95万余人次,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6967万多笔,贷款金额3.9亿余元,学生资助工作能力水平不断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显著增强,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同时,我市深入推进课堂改革,先后制定《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义务教育招生办法》,引导“三有、六让、四地”课堂打造,开展常规教学视导,督促各地各校深入开展“一县一案、一校一策”,择优展示优秀案例,创新发布《遂宁教研》,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美育、体育得到加强,学生素质全面提升。 

  此外,全市深化遂潼教育一体化发展,大力推进“一基地两集团三平台”建设,加强成遂潼三地教育交流合作,推动集团化办学,深入激发办学活力。

  职业教育

  “差生之选”变为“工匠之路”

  在四川职业技术学院龙凤产教园区项目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工人正开足马力加紧施工,确保项目如期交付投用。据了解,四川职业技术学院龙凤产教园区项目总投资约35亿元,规划建设行政楼、综合教学楼、教学实训研发中心、校企生产实训车间等产教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预计到2025年项目全面建成投用后,可实现12000名学生入住。 

  这是我市全力推动区域职业教育中心建设的一大有力举措。 

  我市先后出台《遂宁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遂宁市建设区域职业教育中心方案》等系列文件,完善全市职业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建设区域职业教育中心,新建高职院校建设项目7个,计划总投资189.4亿元,建成后使区域内高校在校生规模达到6.4万人以上。 

  截至目前,7个学院项目全部开工建设,5个中职学校已展开前期筹备工作,2022年已完成投资43.7亿元。 

  在中等职业教育方面,我市夯实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做亮职业教育品牌,统筹规划调整两类高中学校布局,加大新修订《职业教育法》宣传力度。截至目前,2所省级示范学校、5个省级示范专业顺利通过评估验收,5所学校成功申报为省级“三名工程”学校建设单位。社会各界越来越关切,家长和学生对职教越来越认同,职业教育正在由“差生之选”变为“工匠之路”。

  卫健发展:

  百姓得到更多健康实惠

  健康是民生之需,也是幸福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围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总体目标,以推进健康遂宁建设为主线,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基本实现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就医目标,让遂宁老百姓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得到更多健康实惠。

W020201117418523269990.jpg

船山区桂花医养中心。

  深化医疗改革

  充分释放健康红利

  自医疗改革启动以来,我市始终围绕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健康红利”。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截至2022年8月,全市有卫生机构3889个,设置床位21138张。十年来,全市已持续为284万城乡居民提供免费健康管理、健康教育、慢病管理等12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完成19万贫困人口免费健康体检。 

  高质量的发展,为全市人民的健康水平持续攀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全面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着力推进公立医院在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价格机制、人事编制、收入分配、医疗监管等方面改革,公立医院内部活力不断激发。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加强,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巩固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在全国创新探索城乡医联体建设,促进城市医疗机构和医疗专家资源“两个下沉”,推进基层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两个提升”,构建了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就医圈。 

  疾病控制和处理突发事件能力显著提高。建立和完善了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法定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成功处置了非典、禽流感、新冠肺炎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截至目前,衡量居民健康水平的“三大指标”均已达到全国和全省的较高水平。

  做实公共服务

  筑牢群众健康屏障

  “口干不干?眼睛看得清楚么?”近日,在船山区桂花镇金井村居民唐素芬家中,医生龚大强正在进行回访。 

  70岁的唐素芬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已多年,以前看病都要到镇上医院去,自从村卫生室建立以来,在家门口就能看病拿药。“平时我和老伴有个头疼脑热的就去卫生室看,都是那里的医生照顾我们。”唐素芬说。 

  2017年,我市以区域、地域为中心,以方便群众就医为核心,率先在全国按照“小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建设联村卫生室。截至目前,已建成联村卫生室30个。 

  同时积极组建家庭医生团队,以慢病健康管理为突破口,结合医防融合的理念,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小病不出村(社区)、健康提前管理”的医疗服务新模式正在逐步提升遂宁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此外,我市扎实推进远程区域诊疗中心建设。纵深推进“互联网+医疗”建设,加快推进互联网医院、智慧医院建设。以中国科学院大学建立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为抓手,创新实施“健康遂宁·智慧医疗”行动。 

  在推动中医事业创新发展方面,我市不断完善市、县、乡、村四级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做优做强中医特色,加快推进中医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 

  【解码十年】

  教育卫生谱新篇

  群众幸福稳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把统筹推进教育优先发展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把手工程”,建立统筹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机制,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全面实现,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与此同时,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坚持发展创新,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更多健康实惠。

  十年来,遂宁教育卫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诀是什么?日前,记者采访了遂宁教育卫生行业的相关人士。

W020201117418525572473.JPG

通过“空中医院”建立起立体诊疗网。全媒体记者 钟敏/摄

  防病治病能力持续提高

  “过去十年,卫生健康事业进步很大,是百姓健康获得感不断增强的十年。我们持续为全市城乡居民提供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21年底,全市人均期望寿命提高至78.03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核心指标均低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赵维强说。

  这十年,我市全面巩固取消县级公立医院药品和耗材加成成果,公立医院药占比总体降至30%以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医疗费用个人支付比例控制在10%以内。在全国创新实施城乡医联体、联村卫生室建设,规划布局12个县域医疗次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便基层老百姓就近便捷就医。持续开展不合理检查专项治理,实现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深化“互联网+医疗”,创建数字化医院12家,发展互联网医院3家,开展线上远程诊疗,持续改善就医体验,群众健康获得感不断增强。

  均衡发展提升教育质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不仅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现实需求,也是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这十年,教育在飞速发展。”从事教育工作28年的市河东新区紫竹路小学校长陆小平对教育的变化感受非常深刻。

  “十年来,办学水平快速提高,实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陆小平表示,十年来,育人的目标更加清晰,从以前的满足学生能上学能识字转向为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而随着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出台,培养的路径也更加明确。其中,“双减”政策的落地、课程的改革、德育体系的构建等措施,更是为新时代的育人勾画了一个清晰的“施工图”。

  “老百姓的思想也在转变。”陆小平说,老百姓的思想已经从希望孩子“有书读”转变为“读好书、上好学”,能够全面地发展。

  十年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也跑步向前。

  遂宁市职业技术学校,前身为四川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创办于1914年,是一所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师范教育、成人教育为一体的公办职业院校。党的十八大以来,遂宁市职业技术学校得到很大的发展,在市内的技能大赛中,该校更是连续12年获得第一。

  “去年,我们学校毕业1155人,升学人数达到了1000人,没有升学的同学就业率达到了97.3%。”遂宁市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徐华表示,过去的十年,政府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非常大,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与此同时,还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发展,把知识链建在产业链上,实现校企共同育人。

  【奋斗者说】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发生历史性改变——

  从“独生子女”到“放开三孩”

  人口问题关系发展全局,计生工作关系群众利益。抓人口就是促发展,抓计生就是惠民生。从独生子女到二孩、三孩,从产房到家庭,从观念到消费,十年来,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 

  “十年来,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经历了两次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第一次是2016年全面两孩生育政策的实施,第二次是2021年全面三孩生育政策的实施。”市卫生健康委人口老龄科科长冉莉英说。谈及十年来遂宁卫生健康领域的重大变化,从事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十几年的冉莉英感触颇深。她告诉记者,两次政策调整促使人口计生工作发生了巨大转变,全市人口计生工作从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向稳定低生育水平再向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转变。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新时期。 

  除了政策的改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也发生了根本转变。 

  “由原来的重管理轻服务,已经转向以服务为主的管理模式。”冉莉英说,通过持续深化生育登记服务制度改革,生育服务证的办理实现了网上办理、委托办理、承诺办理等,最大程度方便了群众。“社会抚养费的征收也从2021年起全面取消,个人的生育情况与入户、入学、入职等全面脱钩。” 

  与此同时,通过实施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优生优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婚前医学健康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已被育龄群众普遍接受。2021年,全市婚检率达到89%、孕检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99.5%,严重致残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下降到万分之二点七二,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19年开始试点3岁以下幼儿照护服务工作以来,我市托育服务机构建设逐年推进,到2021年,全市共有托育服务机构百余家,托位数达5000余个,全面填补了托育服务空白,有效缓解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不足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或其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编辑:kxg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