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蓝海”
10月28日,为促进民营文化与资本的融合,做大做强安徽特色文化产业,增强我省民营文化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加快文化强省建设进程,由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安徽省民营文化企业协会主办的“安徽省民营文化企业金融创新业务交流暨第五届文化企业资本对接会”顺利举行。
为期4天的2018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今日闭幕。
合肥将打造更强“文化+科技”集聚平台
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文产处处长魏琪在会上介绍,自2007年起,合肥已连续举办了十二届文博会,今年坚持以创意文化引领美好生活为主题,在往年的基础上新增3个亮点,包括阅读空间展、国际乐器展、文化体育展,进行了多方尝试。
魏琪说,第五届文化企业资本对接会是合肥文博会的传统项目,在往年工作的基础上,今年运作得更加“风生水起”,为各个企业搭建了很好的投融资平台。“文化企业的第一特性是轻资产型,第二需要资本的对接,需要银行等金融业的支持。”魏琪说,近年来合肥市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预计到今年年底,合肥文化企业数量将达到2万余家,文化产业增加值400亿,年均增长率20%,占合肥市GDP比重达到5.5%,成了支柱产业。
在培育龙头企业方面,魏琪称,目前合肥拥有全省唯一的创意文化产业基地等项目,未来将以政策为支撑,以项目为代表,对民营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做更多“雪中送炭”的工作,促进“文化+科技”产业集聚平台向纵深发展。
银行推出“定制”文化产业金融产品
当天的会议邀请了6家金融机构,2家律所,1家税务咨询机构,20多家民营文化企业,4方力量的集合推动民营文化产业发展。
建行安徽省分行营业部小企业中心副主任章苏婧介绍,针对文化企业的需求,该行“定制”推出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系列借贷产品,包括线上产品、文化创意贷等。文化企业最高可以贷到500万元,最高期限1年。
章苏婧现场介绍了两款小软件,“贷必应APP”和“会懂你APP”(测测你的贷款额度),一些民营文化企业负责人现场纷纷拿出手机扫码试验。她提醒,关于企业的贷款金额,并不是越多越好。“企业在稳定的成长期间,合适的贷款金额在上一年的销售收入30%以内,如果超过了就是过度授信。”她说,比方说只需要300万,贷到了500万,用300万做主营业务,另外200万投入到了不熟悉的领域,导致市场风险不可预测。
这个说法也和安徽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宋宏的观点不谋而合。宋宏说,目前金融业强力“去杠杆”,消减三大债务,并采取限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提高消费贷自付比例,清收企业不良贷款,这符合金融风险的表征。“如果企业不能控制自己的负债,可能会给自身发展带来很多麻烦。”
文化企业做精做细方能“大展拳脚”
会上,安徽华安达集团董事长潘同春说道,近年来,政府在对企业的服务和支持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民营文化企业唯有扎扎实实干,做好创新引领发展,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有更好的施展空间。
安徽百舟互娱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万宏波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一家跨境电商企业,他们已经连续10年经营虚拟文化产品,并积累了数百万的优质客户,参加该会议能够让他们更好与资本和企业对接,对未来他们经营“海外实体”发展大有裨益。
此前办理过“文化创意贷”的安徽金诺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地坦言,从去年开始,该公司深入VR、AR推广,更多做智能化展馆的研发、VR多人互动的研发,目前在芜湖、亳州、阜阳诸多地市有线下项目,在这些项目里面,需要资本支持,会后他将会和有关方面进行联络,更好为企业发展“求真经”。
编辑:王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