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香港应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参考消息网9月15日报道香港《信报》9月13日发表题为《国家文化战略落地 港府任重道远》的文章,作者是香港史学后进协会秘书长刘健宇。文章建议香港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全文摘编如下:
今年6月,国家多个部门联合发布《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三品”行动方案(2022-2025年)》,旨在开展品牌培育能力提升工程,挖掘中国文化、中国记忆、中华老字号等传统文化基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新生消费群体消费取向研究,推进“国潮”品牌建设。早在2018年,中国体育品牌“李宁”在纽约时装周以“悟道”为主题的时装秀开始,中国元素的服饰设计、电视电影、动漫游戏等产品逐渐蔚然成风。
“国潮”,狭义角度可理解为潮流款式的外形设计带有中国特定元素,广义角度则可理解为“民族品牌的崛起”。近年故宫、三星堆等博物馆基于中国经典文物元素开发文创产品,央视春晚通过高新科技将传统山水意境融入现代舞台,均提升了内地居民,特别是青年群体对“国潮”的审美与关注。
2021年,中国礼仪休闲用品工业协会决定增设“国潮工作委员会”,旨在围绕“国潮”经济文化发展趋势,团结、联合、组织行业专业人士及机构,开展学术和技术交流,并制定相关行业标准。
在香港,有不少促进营商、创业的基金与资助计划,但当中并未特别注重引导“国潮”,未来文体旅局应联合相关部门,鼓励青年,以至创业家、企业家,开发更多“国潮”文创产品,好好把握内地庞大的内需市场。
除了国潮外,国家近年亦积极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2021年被写入“十四五”规划,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今年5月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对文化数字化进行总体部署,并要求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在文化数据采集、加工、交易、分发、呈现等领域,培育一批新型文化企业。其实,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已显示,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的文化及相关产业中,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已实现营业收入近4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8.9%;两年平均增长20.5%。
疫情期间,不论中外,云端博物馆、电影院等数字文化产业逆势上扬,展现强大的增长潜力;加上市场竞争已从单纯的技术之争转向“技术+文化”之争,创造品实力是塑造软实力的一环。上述战略方案的最终目标,便是通过建立高质量传播品牌文化,通过以全球视角、时代眼光、创意手段展示中国工业新形象,提升中国工业、中国制造的影响力。举例而言,今年7月,河南云台山景区发布了“云台山元宇宙”专题片,该片以文化IP“竹林七贤”中的刘伶为第一视角,将元宇宙科技与红石峡、云台天瀑、云台山夜游等景区热门景点相结合,在国风与元宇宙结合下,带给游客沉浸式体验。
未来我们应探讨通过不同互联网技术,善用香港的文化资源,在数码世界助力香港的文化保育,以及文化产业数字化。
香港的金融产业与文化产业在短期内或许仍有优势,但长远而言,除了积极参与大湾区拓展机遇外,亦需推出独特的发展方向,将“香港所长”做到“国家所需”。
编辑:kxg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