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践中读懂并学到许多传统文化
在中秋和重阳“双节”即将来临之际,共青团西安市委、三秦都市报全媒体、西安市青少年宫一起将开学第一堂“劳动教育课”搬进食品厂和敬老院,此事经三秦都市报全媒体9月5日以题为《孩子们给敬老院爷爷奶奶做月饼》文章报道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纷纷全文转发,秦闻客户端和群众客户端稿件浏览量双双10万+,该报道更是在当日16:01时拿下“西安热榜”榜单第一。
9月6日,就在全社会高度关注此报道时,三秦都市报全媒体记者对话9月4日全程参与体验采访此事的4名三秦学生记者——来自文艺路小学的六年级小学生,了解他们对这一堂“搬进食品厂和敬老院的劳动教育课思政课”最真实、最深刻的感受。
“这次体验式采访,让我们通过制作月饼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在送月饼献爱心的过程中有了一次‘孝老敬老’的机会,让我们在实践中接受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教育。”提及此次采访带给自己最深的感触,三秦学生记者刘禹杉说,每年中秋,自己家都有吃不完的月饼,她知道月饼象征着团圆,却不知道背后要经过这么多复杂的工艺才能出炉,更无法体会到这样一个小小的饼里,可能包含着制作者的爱心和祝福。
学生记者赵彤萱也认为,此次体验式采访让自己进一步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中秋节、重阳节这样的传统节日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感情。“学习制作月饼时,糕点老师给我们讲述了中国传统四大节日的由来,吃月饼的习俗和现在深受大家欢迎的月饼都有哪几种,可以说寓教于乐,不知不觉中让我们涨了见识。”女孩说。
学生记者段忻彤则细心的留意到,这次的思政课教育让很多孩子学会了体贴他人,“送月饼的环节,小朋友们捧着亲手做的月饼送到爷爷奶奶面前,我看见,好几个人在听护工阿姨讲了爷爷奶奶牙齿不好或者患有糖尿病之后,都贴心地指着某几块月饼,提醒老人这个口味有点太甜了,那几块可能会比较酸,要少吃点……这就是这次活动的意义!”她还提及了一个细节,“分别时,有个女孩眼里甚至有了泪花,在回去的路上问老师什么时候能再来,说她跟一位老爷爷说好了,下次还要来看他。”她认为,这都是此次在实践中感受爱心传递的力量。
“我觉得这次体验式采访最有意义的点是通过让我们和敬老院的老人们近距离接触,知道了社会上还有很多群体需要被关注,比如一些偏远山村的同学们,这似乎瞬间提升了我的责任感,如果有时间,我希望以后多一些这样走出教室的思政课,让我们能够在能力范围内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三秦学生记者薛皓文则在最后说起了自己的心愿。
编辑:kxg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