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近年来,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筑牢服务阵地
坚持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和考核指标体系,通过召开专题会议、以奖代补、实地督导等方式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全区初步建成了成以1个区级文化馆、19个乡镇街道(景区)文化站、287个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为基础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今年以来,推动配强配齐基层文化管理人员,抓实抓好各级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开放服务,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示范乡镇(村)建设活动,配合推动“诸葛书屋”和文化游园建设,探索建立乡村文化合作社、村史馆等为代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载体,不断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丰富产品供给
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发挥“两团一馆”文艺轻骑兵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开展“舞台艺术送基层”“戏曲进校园”“曲艺大家唱”“寻找村宝”“非遗进景区”“一乡一品”培植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在服务时间、内容、对象上注重需求管理,做好精准服务。2022年两团文化惠民演出完成190余场,已成功举办卧龙区第二届网络春节联欢晚会、“书香满庭芳•奋斗新征程”卧龙区庆“三八”诗歌朗诵会、“遇见卧龙遇见美”南阳市卧龙国潮文化周卧龙之夜活动,指导说唱团创作大调曲《月季颂》、豫剧团创作豫剧表演唱《花为媒》,积极配合服务2022年卧龙区百万月季进万家暨花开卧龙云赏月季活动艺术展演工作。积极指导公共服务科、区文化馆利用公众号开展优秀群众文化节目展演、全民艺术普及周、“花开卧龙·云赏月季”、“云端相会·艺享生活”等线上系列活动10余场,增加产品供给,丰富疫情期群众节日文化生活,线上线下惠民20余万人次。
培育特色品牌
围绕“春节”“端午”“中秋”“重阳”“农民丰收节”等节日开展富有地域特色的乡村节庆活动,持续开展“乡村村晚”“寻找村宝”“同绘村画”“唱响村歌”等赛事活动,着力打造“卧龙飞歌”“舞动卧龙”等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群众文化品牌,加快培育石桥锣鼓、谢庄东坡唢呐、安皋背妆古饰、龙王沟舞龙、青华抬妆古饰、陆营杂技、潦河坡曲艺、以及七里园、英庄、王村的广场舞等乡镇文化品牌。
打造精品力作
献礼党的二十大,南阳市说唱团精品创作大型曲艺剧《张仲景》首演成功反响热烈。三弦书《孔明传奇》第三回《丑女闹嫁》斩获2022年中国·宝丰马街书会第四届优秀传统长篇大书网络擂台赛一等奖;评书《岳云锤震金蝉子》入选第17届马街云上书会优秀曲艺作品展播,并通过曲艺杂志融媒推出。围绕疫情防控、反腐倡廉、观念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指导两团创作快板《中国防疫树典范》、戏剧小品《回头是岸》、曲艺说唱版《我是卧龙人》等多部作品,讲好卧龙故事,传播卧龙声音,树立卧龙形象,为卧龙区在南阳建设现代化省副中心城市中争当先锋区、打造核心区加油鼓劲。
注重人才培养
搭建“教你一招”学习平台,安排专业人员分包乡镇,阶段性组织全区19个乡镇街道文化站长、287名乡村宣传文化管理员以及民间“村宝”代表,举办全区文化人才、民间“村宝”综合能力培训班,推广实施农村地区非遗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近年来,挖掘乡土文化能人380余人,成功创建民间文艺社团及乡村文艺志愿队伍30余支,创建民营演艺团队25个,队伍建设持续壮大。逐步完善乡村文化合作社发展机制,对示范性文化合作社进行星级授牌,培育“乡村网红”,激活乡村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在乡村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文化队伍。
推进数字赋能
积极争取区级支持,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与河南省公共文化供需服务平台“文化豫约”、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以及相关云平台进行对接,实现构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公共文化云服务平台体系,开展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编辑:kxg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