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上海”的大梦想,芜湖擦亮创新城市名片 - 时尚 - 天府法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时尚>正文

“小上海”的大梦想,芜湖擦亮创新城市名片

来源:  作者:  2023-07-20 07:46:42

 “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当听到记者来自上海,不少芜湖人不约而同地提及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追溯安徽“小上海”与“大上海”的渊源。

  如今,芜湖将“长三角一体化意识”根植于发展之中。从协同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到在安徽全省率先建设上海“科创飞地”,从GDP增速领跑长三角,到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芜湖全面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安徽芜湖

  有山有水有文化,大江大湖大梦想。近日,记者随“潮涌长三角奋进副中心——长三角一体化芜湖高质量发展媒体行”采访团走进芜湖,感受这颗“长江明珠”源源不断的创新之力。

  上海情缘

  “早餐会不设主题和范围,请大家就自身和城市发展畅所欲言。同时更希望大家找时间去芜湖走一走、看一看,芜湖的投资环境一定不会让各位失望。”7月1日,芜湖将其独具特色的政企对接会——畅聊早餐会搬到了上海。芜湖市委副书记、市长宁波带着葱油烧饼、荠菜春卷等当地风味小吃,与在沪乡贤和沪上企业家们共进早餐,共谋沪芜两地的协同发展。

  芜湖第91场早餐会在上海举办

  芜湖与上海的缘分,由来已久。

  明清时期,芜湖浆染业远近闻名,与松江棉纺织业、苏杭丝织业、铅山造纸业和景德镇制瓷业齐名。在当时,想要得到一块上好的棉布,需要先在上海松江完成白布制作,再送到芜湖浆染,最后经由长江行销全国。水网密布、交通便利的芜湖,成为大量徽商前往上海经商的必经之路。

  19世纪末,芜湖辟为通商口岸,与上海的贸易往来愈发紧密。据《芜湖海关十年报告(1882—1891)》记载,芜湖“几乎所有的国外进口商品都通过上海运进”,金属、煤油、火柴等西洋货品开始出现在芜湖的街头。同时芜湖也将当地的农副产品输出至上海,继而出口。此后,各种新思潮、新观念、新时尚通过上海传到芜湖,逐渐繁荣起来的芜湖便有了“小上海”的称号。

  如今,随着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的推进,芜湖这个“小上海”与“大上海”挨得更近了。2020年,芜湖(上海)产业创新中心启动运营,这是首个安徽省内城市在沪建设的“科创飞地”。芜湖市与上海松江区共建G60科创走廊芜湖产业创新中心,构建“研发孵化在沪,转化应用在芜”的飞地创新模式。

  领飞长三角

  最近,芜湖的“钻石飞机”很“火”。不久前在上海举行的2023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上,应急管理部大数据中心与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战鸿”空中应急指挥机首次亮相。这是我国首款空中应急指挥机,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

  走进芜湖产业创新馆,一架国产双发四座CA42-VI飞机模型稳坐“C位”。工作人员介绍,与大飞机相比,通用飞机尽管“体型较小”,但是科技含量并不低。该机型同时搭载了两台国产AE300发动机,以其强劲动力和良好经济性,深受航空院校的青睐。过去一年,企业第一批量产DA42型双发四座飞机顺利交付客户,获得不少好评。

  国产双发四座 CA42-VI 飞机模型

  国产双发四座飞机的成功研发,背后离不开日益完备的芜湖航空产业。近年来,一句“WUHOO起飞”的谐音梗,成为互联网热词,芜湖也借此进一步打响“小飞机看芜湖”的城市名片。安徽是长三角唯一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芜湖紧抓机遇,在《芜湖市航空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提到,要把航空(低空经济)产业打造成服务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产业、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产业以及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支撑产业。

  目前,芜湖已聚集研发、制造、运营、维修等航空产业链企业近200家,基本实现“不出园区便可生产一架国产通用飞机”。近三年,引进航空产业项目117个,协议总投资5777.59亿元,成为在长三角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新兴产业聚集地。

  上跑的、田里开的、水中游的……在芜湖产业创新馆内,一件件极具科技含量和创新精神的“芜湖制造”令人目不暇接,以创新为核心,以产业为主线,芜湖正打造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

  驶向全球

  来到芜湖,你一定会对城市上空一辆辆小巧轻盈的“空中列车”印象深刻。与传统地铁相比,这种跨座式单轨列车运行噪声低、灵活性高、造价低、舒适度好。坐在车上,城市美景尽收眼底。但你知道,这些穿城而过的列车都是“芜湖制造”的吗?


  “空中列车”模型

  作为全国首个采用跨座式单轨为骨干线路的城市,芜湖不仅拥有快速便捷的绿色出行方案,还拥有较为完备的轨道交通产业链集群,是安徽省内独有的一个上下游相对健全的产业集群。“目前在芜湖从事轨道交通产业的企业已由我们刚来时带来的6家,发展到20余家。”中车浦镇阿尔斯通运输系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彦强说,企业落户芜湖后,带来了中低运量胶轮轨道交通车辆及系统设计、生产的技术,也将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一同带到了芜湖。

  芜湖制造的列车,正驶向全球。

  许彦强介绍,除了国内市场,目前公司已经接连拿到了泰国曼谷、新加坡、埃及开罗、巴西圣保罗、马来西亚吉隆坡等多地的海外项目,国内外累计订单超过170亿元。“过去大量技术要靠从国外引进,通过这么多年的自主研发,目前已经实现了95%的国产化生产。”

  列车生产车间内,工人正有条不紊进行手上的工作

  驶向全球的还有奇瑞汽车。在芜湖产业创新馆内,奇瑞星途追风ET-i量产车、奇瑞QQ冰淇淋等新能源汽车令人眼前一亮。近年来奇瑞持续加大在海外市场的布局,目前,奇瑞汽车业务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全球用户达1200万,连续20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奇瑞汽车产品在巴西、沙特、智利、菲律宾、秘鲁等国家广受欢迎。瑞虎8还成为了巴西等国的国宾级接待用车。

  奇瑞汽车智能网联超级一工厂生产车间

  近年,芜湖将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作为首位产业,推动传统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目前芜湖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集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近400家,培育出上市企业4家。去年,芜湖汽车产量111.1万辆,占安徽全省63.6%;新能源汽车产量21.5万辆,占全省40%。

  创新之城

  从渡江第一船到雕塑公园,从傻子瓜子到三只松鼠,从奇瑞汽车、海螺集团到埃夫特智能装备,“创新”是芜湖一张响亮的名片。

  近年,芜湖以创新驱动赋能高质量发展,建立、完善创新型城市建设政策扶持体系,为各类创新主体落地生根、成长壮大注入“源头活水”。2022年芜湖城市创新能力居全国第31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48%,首次跃居全省第1;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数量连续12年居全省第1;532家省级以上科研机构、50余家国家级创新平台扎根芜湖……“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早已融入芜湖的城市血脉。

  芜湖书房·赤铸书院

  “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见花香”,城市发展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也要在生态保护和建设上创新示范。

  走进芜湖雕塑公园,造型奇特、风格多元的雕塑作品吸引不少市民游客驻足。它们有的讴歌自然,有的反思人性,有的表现生活……这里展出的200多件雕塑作品,来自全球各地。作为国内首个将雕塑文化与自然景观结合的城市公园,芜湖雕塑公园将“立体美术”融入山水风光中,打造出与众不同的城市公共艺术文化空间。芜湖也被中国雕塑学会评为中国唯一的“雕塑之城”,形成了城市公共艺术创新实践的“芜湖模式”。

  芜湖雕塑公园

  长江、青弋江穿城而过,赭山、天门山点缀其中,龙窝湖、奎湖散布其间,城市公园星罗棋布,城市书房多点开花,“半城山半城水”的芜湖正以创新之力,彰显“有山有水有文化,大江大湖大梦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或其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编辑:kxg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