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巷”换新颜,圆了“安居梦”
“你看看我们这小区,楼房就像新盖的,地面也挺干净。 ”2018年12月28日,合肥市蜀山区嘉和苑小区内,正在健身广场遛弯的戴宏亮说,“以前老伴总想着搬出去住,无奈经济条件有限,只能住在这;现在我们小区配套跟高档社区比也不差啥,老伴哪都不想去咯。 ”
而就在几年前,这个始建于2002年、因城区改造而回迁的小区却是另一番景象。
“那时候大伙都在楼道里乱堆乱放,楼下更是垃圾成堆、污水横流、私搭乱建,很多绿化地段不是被私人改成了菜地,就是被汽车乱停霸占了。”今年76岁的戴宏亮回忆道,“我住在6楼,晚上都不怎么敢下楼,小区里照明不够,怕摔着。小区下水道也经常堵塞,粪水横流发出恶臭。 ”
小区居民经后全接过戴大爷的话茬。 “现在的小区都有门禁,我们小区没有,而且监控又少,我家几年前就被偷了一次,你问问这小区里的居民,好多人家都被偷过。”经后全平时开车上下班,小区改造前,停车是最让他头疼的问题,有时候在小区里绕了几圈都找不到停车位。
记者走访中发现,居住在老旧小区的居民,大多缺乏购置新房的能力。而老旧小区内,有的没装电梯、没配车位,上楼难、停车难;有的公共设备已年久老化,今天修、明天坏;还有的建筑质量先天较差,年头一长安全隐患倍增,总之,让人住着不舒心、不安心。
老旧小区改造一直在进行中。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8年我省完成老旧小区改造459个,超年度计划10个,惠及19.9万户居民;改造建筑面积1749万平方米,超年度计划11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20.2亿元。
嘉和苑小区就是其中之一。 2017年,小区环境改造提升民生工程启动;2018年6月,改造主体工程基本完成。
相比建新,“改旧”需要更加科学的规划、更高效的协同推进。 “改造前,社区组织工作人员向1866户居民征集改造需求;改造中,为了保质保量,我们每周召开一次协调会,指明改造工程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我们还招募了8名小区居民义务监督员,对小区改造进行监督,并把群众意见反馈给施工方、设计方及上级部门,及时解决群众问题。”嘉和苑社区党委书记施杰说,老旧小区改造是政府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事关居民切身利益,小区改造意见,必须居民说了算。
清理拆除违建和乱堆的杂物,修缮小区房屋,改造小区基础设施……嘉和苑小区在改造过程中,还新建了不少功能设施,比如改造小区停车场,增设楼宇防盗门和小区监控系统,新建休闲健身场地等。
漫步在修葺一新的嘉和苑小区,只见树木葳蕤,映衬着干净漂亮的硬化路面、休闲广场、儿童游乐场,还有丰富多样的健身设施、规划完善的停车场、无死角的治安监控、家门口的综合服务站……谁能看得出,一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乱搭乱建、污水横流、出入逼仄的老旧小区?
编辑:王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