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审判激活“孝道”与“家和”
看着墙面图画中孩子们的笑脸,和“心若大了,事情就小了;心若小了,事情就大了”的语句,再继续往前看着图文并茂的“忠孝、仁爱、礼让、和善”的民风宣传语……自幼被“孝道”与“家和”文化熏陶的王某禁不住心头一热,停下了脚步,把拿在手中的诉状塞进了包里。
王某是到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人民法院家事法庭起诉离婚的,一进入法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以“清断家务事,丰成六尺巷”为主题的孝亲文化主题墙。
“清丰孝道文化历史厚重,我们在家事纠纷审判中突出法治与德治融合司法对接孝道文化,半数家事纠纷中被破坏的亲情得到修复,开启了‘丰调孝和’的家事审判模式。”近日,清丰县法院院长韩军用手中的一组数字对记者说,今年3月以来,该院共新收家事案件703件,审结622件,结案率88.48%,其中调撤311件,调撤率50%,判决案件的服判息诉率97.91%。
家事审判更有温度
一件离婚案可引发双方家族矛盾升级,一件赡养案可让父子与兄弟姐妹间隔阂加剧……清丰县法院调研发现,近年来,受理的家事纠纷案件逐年攀升,连续两年占到民事纠纷受案总量的三分之一。家事纠纷案件的法律和人伦特征决定了家事审判方式区别于传统民事案件的特殊性,传统的审判模式不利于家庭矛盾的化解。
“家事纠纷案件与人民群众的日常工作息息相关,当事人之间具有紧密而又复杂的亲缘、血缘关系。该类案件具有高度的人身性、社会性,也具有较大的隐蔽性、私密性,呈现出案件增幅快、审理难度大的特点。因各地的社情民意有差异,也就不能照搬硬套其他兄弟法院的家事审判模式,我们决定因地制宜,激活‘孝道’与‘家和’文化基因。”谈起家事审判模式的创新,韩军说。
因隋朝时期出大孝子张清丰,唐大历年间,钦定为清丰县,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孝子之名命名的县,2009年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孝道文化之乡”,形成了独具历史遗风和地域特色的孝道文化,一批道德模范在民间被广为传颂。
“在家事审判中融入‘孝道’与‘家和’文化,能够不断提高司法服务保障家事纠纷解决的能力和水平,有利于修复亲情,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社会有效治理。”韩军说,清丰县法院党组关于弘扬传统文化、创新家事审判模式的初衷,得到了濮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徐哲和县委书记冯向军的大力支持。
清丰县法院在推行家事审判改革时,充分借助孝道文化这一独特资源优势,发挥文化引领和道德引领,既传承“忠孝、仁爱、礼让、和善”的敦厚民风,又拓展传统文化外延,赋予诚信、和睦、和谐等更多的时代内涵,给法律以有益的辅助和补充,作为调处纠纷的有效载体,也作为一种道德理念向当事人传输,使家事审判模式创新更有温度。
审前调解唤起双方回忆
“这是给您的财产申报令,您起诉离婚,要详细申报你名下或者双方名下的各类财产及债权、债务。”王女士向法院起诉与赵某离婚时,法院在依法受理的同时,向其发出了财产申报令。
承办法官杨杰英在向被告赵某送达开庭传票时,也向其送达了庭前财产申报令,并告知其不如实申报需承担的法律后果,要求其在开庭之前提交。
开庭当日,杨杰英对双方提交的财产状况进行核实,得到双方认可后,对财产部分开展调解工作。赵某同意在财产分割方面让王女士多分,并说道:“我也不愿意走到离婚这一步。她跟我这么多年,受了不少苦,能多给她点就多给她点。离婚了,我能干力气活,她就不容易了。”听赵某这样说,王女士深受感动,表示在财产分割上听法官的意见。
这一细微变化,被杨杰英看得清清楚楚。杨杰英引导双方从相识相爱开始,分析隔阂的由来,后来,双方都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见此,杨杰英征求双方对离婚的意见,双方都沉默不语。在杨杰英的引导下,王某表示再考验赵某一段时间,当庭要求撤诉。
“我们把财产分割调解工作放在庭审前面,一是观察双方的态度,二是唤起他们对过去美好生活和创业历程的回忆,这有利于处理财产问题,也有利于彻底化解纠纷。”杨杰英说,过去,在财产分割上往往激化矛盾,甚至法院作出离婚判决后,一方又以发现对方隐瞒财产为由起诉财产分割问题,双方矛盾进一步恶化。
在离婚案财产审理中,清丰县法院不再进行调查、取证、质证等传统的程序,根据双方提交的财产状况,对共同认可的部分不再进行核实,只对不一致或有争议的部分进行核实。如果发现存在故意隐瞒不申报的情形,则要承担少分或不分的法律后果。此举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提高了信服度。
“事结”之前先化“心结”
清丰县城关镇民政所职工李冰荣登“中国好人榜”,被评为第六届河南省道德模范,其孝老爱亲事迹在当地广为流传。今年他被清丰县法院聘为家事法庭调解员后,已和其他11名当地孝道楷模参与家事纠纷化解31起。
这其实是引入心理疏导机制的一个缩影。
在王某与徐某离婚一案中,法官结合案情判决双方不准离婚,王某心情一度抑郁。
王某与徐某结婚5年,育有一子一女,但徐某经常外出酗酒,对两个孩子很少照顾,两人经常为此争吵。在一次争吵之后,王某到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法官与王某交谈发现,两人并没有不可调和的冲突,其与徐某母亲的不和也是离婚原因之一。在开庭前,法官单独询问王某时,王某还是坚持离婚,而徐某表示要改正缺点,珍惜这段姻缘。庭审中,徐某态度诚恳,请求和好的愿望强烈,愿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挽回与王某的婚姻。
法院审理认为,现有证据不能认定原被告之间感情确已破裂,依法判决不准离婚。但在通知领取判决书时,法官先通知被告徐某到庭,并告知让其家中近亲属作为见证人一同前往。
“法院给您6个月的判后观察期,希望您在此期间能解开王某心头的疙瘩,挽救与原告的婚姻。如果王某再起诉离婚,可作为法院认定夫妻感情是否破裂的不利因素。”法官一边与徐某交谈,一边要求其认真填写判后观察期计划书,与其到庭的嫂子作为见证人签字监督。徐某一口气写了8条计划,其嫂子当场表示,动员全家人去监督计划的执行,帮助双方修复感情。
随后,法官向原告王某送达判决书时,向其出示了被告徐某书写的8条计划,让其进一步看到徐某对修复双方感情的决心。法官把王某的情况向法庭进行了通报后,大家一致认为,王某自尊心强,应找李冰等当地孝道楷模和心理咨询师分别与其交谈,帮助其治疗心理创伤,排解心理压力。
“将当地孝道楷模和文明家庭成员作为调解员‘坐诊’家事法庭,进行‘现身说法’式调解,敦促当事双方见贤思齐,对照思过,从而作出理智选择,‘事结’之前能够先化‘心结’,社会效果良好。”清丰县法院副院长谭会民说。
多方联动汇聚成合力
“家事审判是一项系统性社会工作,需要充分借助各种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强化协助配合,共同开展工作,才能彻底化解家事矛盾纠纷。”韩军说,在县委大力支持下,县委政法委牵头法院、司法行政、民政、妇联、教育等联合出台了《清丰县家事纠纷综合解决机制实施意见》,将基层组织融入到家事审判的责任网络框架中,使“大联调+小联动”的家事审判工作格局汇聚成合力,形成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大联调”以诉调对接中心为平台依托,在诉调对接中心专门设立家事调解室,固定专门人员专职负责诉前调解,对全部家事纠纷一律先行委托至诉调对接中心,充分发挥诉调对接中心人员配置、经验技能等调解优势,将调解的经络延伸到每一个乡村,调解和好的进行司法确认,调解不成的反馈至家事审判法庭依法进入审判程序。
“小联动”则以家事法庭为主阵地,对移转至家事法庭的案件,由承办法官先行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根据矛盾化解需要,由驻点服务的相关部门、基层组织参与到调解工作中,或者由他们组织当事人的亲属、德高望重人士以及对矛盾化解有实质影响的人员配合做好调解工作。
徐哲到清丰县法院家事审判庭调研后认为,该院将“修复婚姻家庭关系”放在家事审判的首位,在审判中引入心理干预机制,变“对抗”式诉讼为“柔性”审判,从心理上化解当事人的对立情绪,同步创新推行的离婚财产申报、婚姻冷静期修复计划书、离婚证明书、法官回访等制度,实现了精准掌控和对接群众的司法需求。
记者手记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河南法院积极研判家事审判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深刻认识进一步推进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化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家事审判的诊断、修复和治疗作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和文明进步的婚姻家庭伦理观念,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截至目前,河南三级法院已实现专门的家事法庭、合议庭全覆盖,成员均由具有婚姻经历、熟悉婚姻家庭案件审判业务、掌握相应社会心理学知识并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家事法官组成。在他们的努力下,一大批濒临破裂的家庭重归于好。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清丰县法院在加强家事审判工作中迎接挑战,勇于担当,找准问题,克服困难,从更高站位、更宽视野对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认真找出婚姻家庭问题的心理根源,为促进婚姻和谐健康、家庭幸福稳定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编辑:王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