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芯片,急需攻克的“卡脖子”领域还有这些! - 生活 - 天府法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正文

除了芯片,急需攻克的“卡脖子”领域还有这些!

来源:  作者:  2020-12-22 11:38:55

  每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我国规格最高的经济会议,也是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

  这场决定2021年宏观经济发展规划的会议,于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提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要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

  2021年,将是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重要年份!

  一、除了半导体,这些核心科技领域也被“卡脖子”!

  在上周的文章中,我们重点分析了6个“卡脖子”领域,今天我们将继续分析另外6个。

  1、光刻机

  制造芯片的光刻机,其精度决定了芯片性能的上限。中国生产的最好的光刻机,加工精度是90纳米。这相当于2004年上市的奔腾四CPU的水准。而国外已经做到了十几纳米。

  光刻机里有两个同步运动的工件台,一个载底片,一个载胶片。两者需始终同步,误差在2纳米以下。两个工作台由静到动,加速度跟导弹发射差不多。在工作时,相当于两架大飞机从起飞到降落,始终齐头并进一架飞机上伸出一把刀,在另一架飞机的米粒上刻字,不能刻坏了。

  2、重型燃气轮机

  燃气轮机广泛应用于舰船、火车和大型电站。我国具备轻型燃机自主化能力;但重燃仍基本依赖引进。国际上大的重燃厂家,主要是美国GE、日本三菱、德国西门子、意大利安萨尔多4家。

  与中国合作都附带苛刻条件:设计技术不转让,核心的热端部件制造技术也不转让,仅以许可证方式许可本土制造非核心部件。没有自主化能力,意味着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一环,仍然受制于人,存在被“卡脖子”的风险。

  3、高端电容电阻

  电容和电阻是电子工业的黄金配角。中国是最大的基础电子元件市场,一年消耗的电阻和电容,数以万亿计。但最好的消费级电容和电阻,来自日本。

  所谓高端的电容电阻,最重要的是同一个批次应该尽量一致。日本这方面做得最好,国内企业差距大。国内企业的产品多属于中低端,在工艺、材料、质量管控上,相对薄弱。

  4、ITO靶材

  ITO靶材不仅用于制作离子显示器,还用于太阳能电池和EMI屏蔽的透明传导镀膜,在全球拥有广泛的市场。

  国外可以做宽1200毫米、长近3000毫米的单块靶材,国内只能制造不超过800毫米宽的。产出效率方面,日式装备月产量可达30吨至50吨,我们年产量只有30吨——而进口一台设备价格要花一千万元,这对国内小企业来说无异于天价。

  

 

  5、锂电池隔膜

  作为新能源车的“心脏”,国产锂电池目前“跳”得还不够稳。电池四大核心材料中,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都已实现了国产化,唯独隔膜仍是短板。

  高端隔膜技术具有相当高的门槛,不仅要投入巨额的资金,还需要有强大的研发和生产团队、纯熟的工艺技术和高水平的生产线。高端隔膜目前依然大量依赖进口。

  6、超精密抛光工艺

  超精密抛光工艺在现代制造业中有多重要,其应用的领域能够直接说明问题:集成电路制造、医疗器械、汽车配件、精密模具、航空航天。“它是技术灵魂”。

  美日牢牢把握了全球市场的主动权,其材料构成和制作工艺一直是个谜。换言之,购买和使用他们的产品,并不代表可以仿制甚至复制他们的产品。

  二、6家“卡脖子”领域公司有望成为“10倍牛股”!

  我国目前研发费占GDP的比重大约在2.2%,仅次于美国,排在第二。但在核心的、高科技的、基础性的研发方面,只占到总研发费的5%,远低于发达国家的20%。

  不难预见,2021年“国产替代”市场将无比巨大,仅芯片领域,我国每年进口花费金额就高达2.1万亿人民币,自给率只有15%左右,如果能够实现70%的芯片自给率,每年在进口芯片上的花费将减少1.5万亿。

  我们通读了各家券商的研报,从上述6大领域,筛选出了6家未来有望成为“10倍股”的“卡脖子”领域公司。

编辑:wh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