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美满比遗传更益寿
在我们一般人的眼里,遗传就是繁衍后代过程中体现出的血缘关系。在《遗传学》的细化中,遗传与基因是整体的两个方面,遗传的执行是通过基因(DNA)传递信息来完成的,使后代遗传前辈类似的相貌,先天的个性、智商和体质。而决定个体健康的基因,则是疾病易感基因的遗传,又被称为缺陷基因。也就是说,父母有疾病易感基因,后代也会有发病的概率,不无道理。
人体基因(DNA)的遗传是无法自我干预的,就我的家族生命轨迹来看,上辈有病下辈是逃不过劫难的,我父亲(1891-1955),母亲(1893-1951)均在60岁前后过世。膝下四子,老大(1912-1961)不到50岁死的;老三(1916-1959)先天残疾,刚43岁就死了;老二(1914-1978)肩挑小贩,走街串巷,跑遍乡里,缘于活动量大,也只活到65岁,这就是旧式婚姻和近亲结婚造成的不良后果,也正是封建社会劣缘的真实写照。
我是老小很幸运,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得益于党的阳光哺育,经历艰苦岁月的磨砺,获得生活的幸福,受到医者仁心的拯救,让我已成为一个87岁的耄耋老人。印证了近期发表在国际《遗传学》杂志上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过往研究高估了遗传对生命的影响,其实很小,不到7%,但婚姻的不幸而危害人们身心健康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仅造成家庭的伤害,对社会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美满的婚姻,亲密的夫妻关系,能减轻衰老的不幸,即使身体出现一些不适,并不影响夫妻美好的幸福感。我和我的老伴是在那艰苦岁月里,相识、相知、相爱的,践行了以德相处,以情相悦,以真诚、朴实、敢于担当的性格相融,没有父母之命,没有媒妁之言,没有新房、没有嫁妆,没办婚礼,没设婚宴,相互认可,终成眷属。
我和我的老伴,如今已共享了169岁的高龄,从一个喜气洋洋的“羊”年到富贵呈祥的“猪”年,从一对年轻的情侣,让时光磨练成一对老年伴侣,相孺以沫64年,一路走来,相依、相扶、相守着,忠贞不二,相敬如宾,不断产生良性的“心理反馈”,使我们的感情不断升华,欣赏、珍惜、爱慕彼此之间的优化,心情愉悦,生活温馨,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为长盛不衰的情感稳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到晚年,在生理和体能上逐渐开始衰退,人的情绪和行为,必然有所变化,时有唠叨、厌烦,可以理解,这正是舒解内心压力的一种表露,是正常的。决不能喋喋不休,那样对老年夫妻相处只有百害而无一利。重在精神慰藉,相互克制,疏导心中的不良情绪,相互包容,达到和谐、美好的相处。
在日常生活中,男主外,女主内,是古往今来的传统模式。我性格外向,喜欢交往,很少关注生活细节,特别敬畏钱物,由干了四十多年会计的老伴主管,当之无愧,我的衣着由她定制或选购,膳食由她安排,受累于我。她性格内向,不善言表,相夫教子,和谐邻里,是一个心地善良的贤妻良母,具有秀外惠中的特质,易于相处。我们一生从未吵过架,即使意见相悖,看法不同,都能把握分寸,就事论事,主动沟通,适时交流,达到“雨过天晴”化险为夷。这正是老年夫妻和平共处的不二法则,也是一种气度的襟怀,互相尊重,彼此包容,达到“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美满婚姻,基于两情相悦,恩爱有佳,是一种纯洁的生活结合体,更是一种高尚的生命共同体,任何财富、地位、虚荣都无法理解爱情所带来美满婚姻之珍贵价值。这不仅是一种缘份,也是一种尊重,信任和责任,更是一种相互“给予”,共同“分享”一种美的享受。时而相扶相携,去菜场、超市买菜购物,时而去公园里逛逛,坐坐,闲情逸致地欣赏那云淡风轻,鸟语花香的自然美景,心旷神怡,十分惬意。
常言道:“婚姻是终身大事”并非妄言。遗传是先天的意念,无法主宰,婚姻是后天缔结的,可以掌控。既不可一时不慎,贻误终身,也不能见异思迁,有始无终,只有美好的婚姻,才有完美的结局。我身有体会,美满婚姻、幸福生活、护佑健康,延年益寿,才是人生之真谛
编辑:王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