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千年古镇谱写“毗邻共建”新篇章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在上海市金山区藏着一座千年古镇——枫泾镇,这座小镇是上海的西南门户,进出G60沪杭高速的必经之地。始建于公元502年南北朝年间的枫泾古镇,今年已有1516岁,吴越两种文化交汇于此,形成了枫泾区别于其他古镇的独特禀赋。2016年10月,国家住建部等部门公布的国内首批127个特色小镇,枫泾镇名列其中。
枫泾镇也是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先后创建成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全国文明镇。2014年,枫泾首度登上中国百强镇名单,排名第66位。2016年,枫泾入选中国首批特色小镇、全国重点镇。新近与上海建工集团联手,进一步深化特色小镇的建设,以“古镇+”的方式,与休闲旅游文化和有小镇特色的众创空间开发相结合。
“五个一体化”寻求共赢
近年来,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枫泾镇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寻求合作共赢。2015年,枫泾镇党委书记张斌在查阅枫泾文史资料时,发现了一张古地图——今日的金山区枫泾镇、嘉善县枫南村与周边区域,出现在同一张地图上;乃至有明清时期的地方志书,干脆把两地写在一起。随后,张斌带着这张古地图来到嘉善县,与嘉善县委书记许晴接洽,形成了合作发展的初步概念,并将合作推向纵深,在这个过程中,张斌提出了“毗邻共建”的概念。
枫泾镇与嘉善姚庄、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惠民街道)两地三方在党建引领下,推进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生态保护、交通网络、社会治理、旅游开发方面共同推进“五个一体化”建设。这“五个一体化”既产业发展一体化、社会治理一体化、生态保护一体化、交通网络一体化、旅游开发一体化,旨在谋求在沪浙毗邻地区勾画出“基础共建、功能共享、合作共赢”的美好图景。
两年来,两地三方积极把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历史机遇,全面深化各领域合作交流,搭建了产业、科技、人才、公共服务等全方位合作平台,吸引了新产业、新要素、新模式等优质资源汇聚,不断提升示范区建设的影响力、承载力、竞争力,进一步推进了长三角一体化的浓厚氛围。
共建共享让群众得实惠
在枫泾和嘉善接壤的地方,两地联手打造黄桃种植、品牌销售与桃文化共享平台,让黄桃真正成为两地农民共同的“致富果”。
据介绍,最开始种植黄桃的正是姚庄。早在上世纪80年代,姚庄就在上海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引进的新品种,并成为当地的农业品牌;而上海枫泾农民,到了前些年才学“邻居”经验,迅速做大黄桃产业,又引得姚庄桃农上门求合作,统一标准,借机打入上海市场。
到去年,枫泾镇黄桃种植面积就已达5000亩,涉及12个村。接下来,依托上海农科院的成熟的技术、姚庄镇的大规模种植、枫泾镇的品牌化运营等优势,将形成一个长三角地区桃文化、科技交流圈。
随着枫泾镇和周边地区农业合作日趋成熟,长三角农创项目路演平台也应运而生。这一平台,正是源于枫泾镇党委书记张斌的思考。多年来,农科领域一直存在两难问题:一方面,大量的农科成果被束之高阁,难以实现转化,另一方面,投资者对现代农业的兴趣越来越浓,但苦于没有好项目和合适的机会。
从2015年12月至2018年5月,长三角农创项目路演已成功举办27期,包括水产科技成果、果树花卉成果、优质青菜品鉴等各种细分专题。数据显示,路演已经成功对接了20多个项目,成交金额近3000万元,还有不少项目在接洽之中。比如,剪下来的黄桃枝上种植黑木耳,种蘑菇用过的废料用来种植芦笋,这些实实在在的绿色技术和农创项目,吸引着两地专家和农户们在省界上来来回回。
在采访中,张斌告诉记者,“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区域的细分领域合作将成为趋势,长三角路演中心是枫泾镇在长江三角洲区域创建的一个创新创业要素供给侧与创新创业要素需求侧相对接的服务平台,既要分享长三角一体化所带来的机遇和红利,更要提供所需要的节点服务和功能服务。”在张斌心中的蓝图里,未来枫泾镇将被打造为原住民、游客和创客们共享,并且都能有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地方。
编辑:王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