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主该如何投资员工健康?职场院外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何为健康中国?在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对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未病先防。大家需要的是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障。
一个人大部分的时间在工作场所,国外已有研究证明,关注员工健康有助于提高企业生产力,那么企业主该如何投资员工健康呢?
7月2日,由杭州师范大学和浙江省预防医学会共同主办的“健康中国”视角下——企业健康促进高峰论坛暨健康企业与职场院外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研讨会上,来自全国的政府、学校、企业等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给出了答案。
“当下,真正影响老百姓健康的是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病。据统计,80%以上的人死于慢性病,90%以上的疾病负担是慢性病。放眼全社会,四五十岁就发生严重心梗、中风等心脑血管意外的并不少见。”国家卫健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觉得,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院内的急救能力已大大提升,但前提是病人能及时被送进医院,或是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急救。
企业是人员较集中的场所,尤其是一些大规模企业,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时,如有急救能力的员工可以及时救治,便可以为抢救的成功与较好的预后大大加分。
很多企业主可能觉得这类紧急情况发生很偶然而不重视。浙江省预防医学会副会长、企业健康促进专委会主委杨磊表示:“随着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再加之精神压力较以往增加,如今在企业员工中发生心脏骤停的概率明显增高。而企业的位置又往往远离医院,因此很难抓住黄金抢救4分钟,有急救能力的员工第一时间的救治可以大大降低猝死的发生。”
研讨会上,《企业应对工作场所心脏骤停专家共识》同步发布,专家们从预防疾病、如何施救等方面为健康企业建设给出了十大建议。总之,企业要重视员工健康,定期举行员工急救技能培训,且学会了以后还得像消防演练一般常常复习,以备真正施救时能做出快速、有效的行动。
另外,方便可及的急救设备能为急救的成功大大助益,针对心脏骤停,AED的作用已不用多说,在杭州的火车东站、萧山机场等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已多次发挥救命作用。据了解,在一些发达国家,每10万人已配备700余台。而在杭州,这个数据还不足5台。因此,专家们同时也呼吁企业,及早配备AED,或是以企业园区为单位,则可以更经济有效。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编辑:kxg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