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好氢功 造福千家万户
提到氢,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可能是公园里能飞的卡通气球、也可能是是中学课本上的元素周期表。但实际上,开着氢能重卡拉货、坐上氢能公交出行、骑着氢能共享单车逛街、用掺氢燃气做饭……这些曾经的梦想,如今正在德阳一步步变为现实。
“氢”装上阵:加氢像加油一样方便
9月13日上午,记者走进2025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重点应用场景——位于经开区金沙江路的金井制氢加氢一体站建设现场,映入眼帘的是银色的储氢罐、崭新的加氢机和忙碌调试的工作人员。
“目前设备安装基本完成,正在做最后调试,包括制氢、气液分离、压缩、储氢到加氢的全流程。以后在德阳,车子也能‘喝氢’了!”项目相关负责人王雷表示,这座总投资5100万元的“氢能补给站”,是德阳首座制氢加氢一体站,建成后计划每天制氢500公斤,可满足30多辆氢能公交车或10多辆氢能重卡的补能需求。
“加氢流程和加油差不多,把专用枪插进车辆接口,5到10分钟就能加满。”王雷指着站内的双枪加氢机介绍,设备专门区分了接口——一把服务氢能公交车,一把服务氢能重卡,“氢燃烧只产生水,没有尾气污染,咱德阳的空气会更清新。”
氢气从哪来?答案藏在现场几个蓝色的“大箱子”里——这是碱性电解水制氢设备。“把自来水净化处理后,通上电就能分解出氢气和氧气,过程就像‘科技版烧开水’,只不过我们‘烧’出的是清洁能源。”东方锅炉现场维护人员陈川用通俗的比喻解释制氢原理。
此前,德阳在2路公交线投入运营的10辆氢能公交以及物流企业的12辆氢能重卡,需往返成都加氢,耗时又费成本。金井制氢加氢站投入运营后,这些车辆可实现“家门口加氢”,补能效率大幅提升。
据介绍,《成渝氢走廊建设方案》即将出炉,计划用3—5年把“成渝氢走廊”建设为国家氢能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支点。
“成渝氢走廊”总体规划2条城际线路和1条直达干线。其中,城际线路围绕成都至重庆主干线,辐射成都、德阳、眉山、资阳以及川南及渝西、川东北及渝东北城市群,直达干线沿成安渝高速,形成贯通成渝中部城市群的氢能快捷运输线。而金井制氢加氢一体站正是为这条运输线服务的,给线上来往的重卡加氢。
答疑解惑:为什么要发展氢能?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氢能作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清洁能源,正从实验室走向千行百业、千家万户。
氢能的重要性,早已写入国家战略:2019年首次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其能源体系地位;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加快前沿新兴氢能产业发展”。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明确,到2030年,氢能将成为交通、工业领域脱碳的核心抓手;到2045年,氢能将与电力深度融合,支撑电力系统跨季节动态平衡;到2060年,氢能将全面参与能源网络,成为“零碳社会”的能源基石。
再看德阳,早在2010年就布局氢能产业,如今已建成国内首个氢能全产业链科技应用示范园,正推进氢能产业园建设;自主研发的90MPa高压储氢罐、兆瓦级制氢设备等“硬核装备”,技术水平稳居全国第一梯队。
“简单说,氢能就是氢与氧反应产生的化学能,清洁低碳又灵活高效。”东方氢能技术人员闫旭东介绍,和电能相比,氢能更易储存、方便运输,能作为“能源搬运工”,在交通、发电、储能、工业等领域发挥作用,尤其对工业和交通脱碳至关重要,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力量。
2023年11月,首批“德阳造”氢能重卡在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德阳基地交付。这批氢能重卡搭载东方电气自主研发的氢燃料电池系统,具有零碳排、高功率、高集成度、高经济性、高智能化、一级部件100%国产化的特点,为德阳建设世界级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提供支撑。
据悉,2022年以来,德阳氢能产业产值规模年同比增速保持在40%以上,呈现出高质量增长态势。
“我们的目标,是让氢能像汽油一样好获取,让‘德阳造’氢能装备走向全国。”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德阳已初步构建“制—储—运—加—用”氢能全产业链,产品覆盖氢能基础设施、制氢装备、高压储氢罐等多个领域,为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邹建新非常看好德阳的氢能优势:“德阳水电资源丰富,能降低绿氢制取成本;加上高端装备制造的产业底子,能为氢能装备提供技术和制造保障。两大优势叠加,让德阳在氢能赛道上具备先天竞争力。”
畅想未来:氢能改变百姓生活
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清洁能源,氢能正通过技术突破和场景落地,一步步走进百姓生活,一幅幅清晰的“氢生活”图景正在展开:清晨,氢能热水器提供温暖热水;上班路上,氢能汽车载着你平稳行驶到目的地;夜晚,氢能路灯点亮城市,孩子们在灯下嬉戏……氢能以温柔的力量,悄然改变人们的生活,为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增添一抹绿色。
在德阳,车能够加氢了,那么续航能力如何?据介绍,续航里程较纯电模式最高可翻倍:12米长的氢能公交车一次加注15公斤氢,开空调状态下能跑200多公里;49吨的重型氢能卡车加注30公斤氢,满载可续航400公里以上。更贴心的是,站内已预留小车加氢接口。“未来氢能私家车普及后,在家门口就能补能。就像10多年前发展天然气车一样,随着应用规模扩大,氢价格会越来越亲民。”王雷说。
不止加氢方便,氢能发展还能带来更多实在好处。比如就业,德阳现有东方锅炉、国机重装、科新机电等10多家氢能领域相关企业,还有正在建的氢能产业园、大学科技园……德阳的技术工人、研发人才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好工作。
根据《德阳市氢能产业"十四五"规划》,2025年将建成氢能全产业链体系,实现公交、物流等领域规模化应用;2030年氢能产值突破120亿元,成为市民出行和能源消费的重要选择。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公众将逐步享受到氢能带来的绿色出行、清洁供暖等民生福祉。
“将来家里做饭的天然气里,说不定会掺进氢气。”陈川对氢能融入生活满是期待,“不用换燃气灶、不用改设备,和现在用天然气一样方便,但燃烧只出水、少排碳,炒菜取暖都能为环保出力;而且氢气能走现有天然气管网,不用花大价钱建新设施,还能控制用气成本,市民既能享受便捷,又能实实在在得到实惠。”
据悉,2025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期间,10辆氢能公交将承担嘉宾接驳任务,金井加氢制氢站将接待中外访客,向世界展示德阳氢能实力。
根据《德阳市氢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未来3年德阳将新建3座以上加氢站,联动成都、绵阳、眉山等城市推动氢燃料电池车超100辆,打造覆盖成德眉资的“绿色氢路”;届时,氢能公交、重卡、环卫车、冷链物流车将穿梭在厂区、景区和城际道路间。
用不了多久,氢能将全面融入市民生活,让德阳不仅是中国装备科技城,更能成为人们向往的绿色“氢”城。(记者 叶斌 伍玲 实习记者 陈文豪)
编辑:wh2020